最近听到一个朋友录制了一期有趣的播客,听了她今年的经历和对海外市场的体验后,觉得播客是一个很好获得信息的好方式,就陆续关注了小宇宙上一些我还蛮喜欢的老互联网+媒体人的播客内容,最近一些选题都让我产生挺浓厚的兴趣的,所以决定记录一些内容。
我曾经一度有段时间是非常高产且有很强表达欲的状态,现在回看我的成长感悟大概都是那段时间写的,最近2-3年写的内容可能不如那1年的1/10,我也经常和朋友说,我感觉我的表达欲丧失了,就是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好写的,吃什么美食也不新鲜,去到哪个城市也不激动,遇到的挫折似乎也越来越少,感情也是相当稳定,我能分享些什么呢?
但最近我也意识到自己这样状态可能要调整调整,因为意识到持续没东西表达,某些层面也是因为没有什么能够让自己内心激动的事儿,这样长期下去会让自己连思考都停止了。
我最近听了两期播客内容对我触动蛮大的,一篇是我很喜欢的老产品人少楠和zara的播客提到了输入的重要性,标题是《如果你没有观点,你就不值得被关注》,你看标题就很犀利,我的代入感很强就听了。另外一篇崔璀采访黄执中的播客《当你开始表达,你就开始重新耕耘自己的过去》。
两篇内容都是讲沟通相关的,但是两个表述人分享了各自的角度,我想先摘取一些再总结下这两个内容对我的帮助:
一、你的灵感和素材从哪来?
《如果你没有观点,你就不值得被关注》,少楠这期播客分享了很多他自己如何持续高质量的输出和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知识管理的心得和感悟。
1.应该给自己设计一台可以自动提问的机器
从上家公司离开gap的阶段,就丢失了问题砸到脸上的场景,如果没有遇到具体的事儿了?很多时候我们不输出了很可能是我们没有问题了。首先要激发自己的好奇心,然后再寻找大量素材。
2.写作的过程复述
1)先选一个主题
2)周一~周五集中看大量信息,放到flomo
3)然后周末挑出1天,集中8h来写作。
写的时候是做减法的过程,大多数写作不是从0开始的,写作是最后的一个环节了,更多的是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素材。更多的是写作时已经有内容了。
3.如何变成自己的知识?
变成自己知识的好办法就是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输出出去。如果放在公司里面可能是月度会、双月会,大家可以总结内容,你也可以听别人总结的内容。一个很好方式是,不去复制粘贴而是用语音的方式去转述,这样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展示自己观点的质量
因为你要让别人知道,你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否则这件事情是不会被传播出去的,如果别人觉得观点有价值,他自动就会传播起来。
二、你的积累已经够多了,先分享为敬?
这个观点来自黄执中,和我们过往的认知可能有些不同,我们总认为我们掌握的不过多,所以一直在盲目的零散的看着大量的信息,他的一个观点是,我们一生已经活了几十年,已经是职场人也上过大学,读过的书其实已经非常足够了。更多是没拿来用,而不是真的知识掌握的不够。
在表达前我们更多的是要先找出内容的价值,然后以输出倒逼输入,可以从先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讲你今天的收获开始,当你在表达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诶,我已经我掌握的知识、词可能并没有记住没有掌握,而当我们再回看内容的时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最好时机。
1.一句话原则
表达者为听众做的服务,就是要把事情精炼再精炼,核心要表达的点就那么一点,然后再延伸。国外很多书的一本书也是只想分享一个观点,然后用整本书的内容来佐证这个观点。
2.努力去表达,然后你的读书和积累才会发挥作用
3.表达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以确认你确实掌握了什么
4.表达就是重新耕耘自己的过去。
5.要准备想说什么,自动冒出来的大多数是水词。
三、关于输出和输入的关系?
先输出还是先输入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自己听完这两期播客的感受是,可以先大范围的看些内容,mark下自己想表达的有灵感的内容,然后以此内容为基础去提炼自己想分享的观点。前期的整理是输入倒逼输出,但是要掌握成自己的知识,确实是需要输出来倒逼的,不放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就尝试和每个人输出一点今天的收获,也许自己就会收获提升一些认知,慢慢累积起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