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某一阶段,生活在糊涂、自大、迷茫中,是因为能够惊醒你的,某个人或某个事、某本书或某个电影,还没出现。或快或慢,不断惊醒,不断成长。
十几年前留学的时候,曾在苏格兰一家连锁家居商场做收银员的工作。集团公司决定关闭卖场,商品都清理甩卖,店里立了公告牌告知客人不能退换。有一天,一位棕发清瘦的苏格兰女人拿了一只花瓶前来退货,显然她没有注意到公告,当被告知不能退换后,她觉得不可思议:“我来这家店买东西已经10多年,从来没有不能退换的情况。这只花瓶的颜色,在店里的灯光下是白色,但拿回家发现是淡蓝色,和家里的其他物品不是同一个颜色,没有办法不退换。”。她要求见主管。
我们胖胖的女主管MIRA来解释,从商量到争执,两个人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是我唯一一次在工作中看到员工和客人的争吵。没有人爆粗口,但苏格兰女人最后拿着投诉电话号码,声称要投诉商场和主管MIRA,愤然离去。
大约一个小时后,她重新来到柜台前,点名要求见MIRA。我有点不安,猜测她请来了尚方宝剑,一场更大的争吵不知道怎么收场。
MIRA带着火来水挡的气势出现了。
让人(其实可能只是我自已)惊掉下巴的一幕出现了。那个女人从车里拿来一盒巧克力,和一束很美的花,对MIRA说,她是来道歉的。今天早上去爱丁堡机场给一位好朋友送行,她说,想到恐怕这一生很难再重逢,很难过,所以就来她最喜欢的商店买东西排解烦闷,可是却遇到退货这件事。“我走出商店,坐在车里,想我这是怎么了?” 接着,“I SHAME ON MYSELF”(我觉得很羞愧),她继续说,“10年来,你们很优秀,一直服务很好,今天也没有错。是我把不好的情绪带到这件事情上。”
看过太多的争执演变成无休的谩骂和暴力斗欧,这一幕很意外。我的眼睛瞬间湿润起来;特别特别想拥抱她。我看向MIRA,觉得她一定也很感动,但她的口气那么平静和冷淡,’WELL’,她说,我接受。
两年后的一天,我躲在房间里看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死刑的前一天晚上,男主角婉拒了爱人给的麻药,为了在受刑时保持清醒,忍受刨腹剜肠之痛。我忽然想起那个苏格兰女人:原来她的道歉,被MIRA原谅是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否原谅自已。
《无问西东》里梅校长说过这样一翻话,“真实就是,你看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
那个苏格兰女人,有自我反省的修养,悔则改之的勇气,她是真实的。
前几天,听父亲讲《易经》,深深叹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实《易经》“吉凶悔吝“早就洞澈万象真理。 “悔”、“吝”都是指小过失;“悔”的意思是内心忧虑而思补过,“吝”的意思是不善补过,或者总是替自已找很多理由而不愿承认过错。一个人在动静之间,在邪恶之念初现时立即能“悔”,由悔生吉,便可以避免由吝生凶。
只可惜不读书,不知悔,困于吝,而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