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因为侄子的事情跟妈妈争论,一是我觉得她那样凶真不好,搞的小孩战战兢兢;另一方面,我心里难受,我想要和谐。
然后这几天我带他们,满足了他们很多愿望。他们就开始挑战底线了。小侄子估计一向如此,要香蕉片,不洗脸不洗脚,凶了以后磨了好一会儿洗了。大侄子平时被镇压的多,变化很大,开始发现他脾气很大的,有一次小侄子打了他一下,他很生气,气的发抖,在小侄子脸上挠出了好几条痕,我之前觉得他们打闹经常有,不会太生气,见到他生气有点震惊。早上小侄子在被窝里倒退不小心踢到了他,他死命掐了小侄子的脸,还不断用画画本扇弟弟,当时我就火了。因为就他们玩闹的程度来说,小侄子这个行为一点也不过。说了他半天,生了半天气,我觉得我带领的他们两有点失控。
看来小孩子确实需要规范,需要引导,一味满足也不好,但我不完全认同妈妈的做法。
今天中午的时候,大侄子刚开始旁敲侧击想要买玩具,我温和坚定拒绝了他。他不甘心,磨了很久。最后我说期末双百就给你买,他不干了,说太久了。我说那是你自己放弃的哦。他死活要,磨了半天,我也跟他说了半天。后来他就哭了,很委屈很伤心,说问爸爸要,不给,妈妈,不给,奶奶,不给。都不给我买,哭的很伤心。有点像请回答1988里面德善过生日的那种委屈。我问他家里的玩具谁买的,明显他不想听,闹了好一会儿,把碗里的倒掉了,把弟弟保温杯扔了,还扬言不去上学。我就带着弟弟先走,作势要关上门。估计他有点后悔了,后来,我让他同学喊他。一会儿就高兴兴出来了,像个没事人。我拉着他上学去了。其实,这个过程我也想强力镇压——像妈妈一样。因为我怕失控,怕他得寸进尺,其实这是一种很被动的心态。小孩子总是有很多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会觉得委屈,哭过,发泄出来,也许不是什么坏事。当他高高兴兴走出来的时候,特别想抱他,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争对错,不像当时妈妈非要我认错,我们只是处理情绪,这件事情过了就好了,我可能不会依你,但是不代表你的想法就是错的,不可饶恕的。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我发现完美和谐不可能,人是需要有控制感,直面矛盾的。那种完美模型,在生活中简直无法起作用,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