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道德经》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当下的中国,尤其是大城市的普遍焦虑的家长来说,可谓是五味杂陈,爱恨交加…姑且不说一条哪里是终点线都不知道的比赛是否真有所谓的输或赢。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如何起跑对一个人的一生确实很重要,这种重要不在于输或者赢,更多在于当一个人回顾一生,是否奔向了自己期望的方向,是否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这一切,首先要从了解人的心理系统,了解人如何从零(胚胎)开始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如何从低水平向复杂的高级水平变化发展,而这就是心理学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发展心理学
今天就有幸聆听了陈默老师一堂非常精彩的发展心理学课程——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及咨询实务。关于陈默老师,相信不用多说(就是传说中名片要用A4纸才印得下的大师级人物:)),很多同学也都是慕名而来。陈老师的课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系统和理论讲解的同时,会配以非常丰富的实际案例(陈默老师记录在案的案例上万)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于我而言,每次聆听大师的课程,都额外会有一个“意内”的惊喜。那就是总会得到一滴心理学的“菁华”,从而发现在一个新的角度对心理学又有了更深的认知(对于这次惊喜是什么,就当个彩蛋留到最后再说)
今天课程的全称是《0-6岁婴幼儿心理发展及咨询实务》,课程的开始陈老师就归纳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可以说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哲学观:1. 人生最重要的是0-6岁,2. 胜利是属于母亲,3.人是身心合一的。这里分别谈谈我所理解到的内容:
1. 人生最重要的是0-6岁。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就人类个体心理发展而言, 0-18岁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同时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1]。当成年以后,人的人格(通常指性格部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也就是说18岁以后一个人基本塑型,想要再改变会非常的困难,需要很多的努力和代价(除非具有边缘性人格障碍)。而其中0-6岁,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个阶段是人心智的基础——感觉器官和神经发育的最敏感的时期。不论是来自遗传的基因成分,胎儿期妈妈的营养和心境,以及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是否有充分的感觉,知觉体验和运动刺激)都会在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影响着人的一生。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大多数成年人的问题比如贪吃,酗酒,悲观,洁癖,冷酷,顽固,吝啬,性关系等待都是由于在口唇期(0-2岁),肛门期(2-4岁),性器期(4-6岁)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阻碍造成的。因此在这样一个阶段,重中之重是能够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优质的环境,让孩子气质类型的各个方面可以得到充分和均衡的发展(抑制或补充)。比如: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自由尝试促进感觉器官统合发展,充分玩耍排解心理压力,在集体游戏中培养共情。。
2. 胜利属于母亲。一个伟大民族的背后,总有一群伟大的母亲。母亲作为孩子的孕育者,成为孩子一生的关键。尤其是在早期,孕期的营养状况,母亲的心情状态对孩子心理的生理基础至关重要。由于减肥或其他原因造成胎儿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体制和神经类型强度偏弱,进一步造成以后认知,记忆,学习等问题。在婴儿时期,母乳的喂养和母亲的陪伴(尤其是在0-2岁,因为婴儿还没有形成客体永存思维,如果母亲离开,就会感到妈妈不在了,而不是知道妈妈只是离婚,一会儿会回来)不仅可以丰富的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促进生理发育,更可以培养良好的依恋关系,让孩子获得慰籍和安全感。基本的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尤其是青春期同一性形成的基础(埃里克森)。在幼儿期,是孩子想象力和性教育(性器期)的最佳年龄,妈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游戏活动,以及开放合适的引导帮助孩子拓展思维方式,消除对性的神秘感(解决青春期危机)。
3. 人是身心合一的。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的,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很多遇到的表面的心理问题,比如情绪识别障碍,情绪控制障碍, 暴力倾向,不合群等很多都有其生理因素,比如遗传,感知觉发展障碍,动作发展障碍,神经发展缺陷,或者体内激素失衡。同时也表现为很多孩子的行为是受到心理发展程度和心理状态约束的,比如打人对于一个两岁的婴儿来讲,只是一种阶段性正常的沟通手段而已。对家长而言,也无需过度关心孩子吃饭困难的问题,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他已经吃饱了。而对于一个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孩子,生病不仅可以避免去幼儿园,还可以得到家人额外的关注。。。
作为一门青少年心理成长咨询师的课程,在方向和整体构建的基础上。陈默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婴儿和幼儿在发育各个阶段过程中生理(视神经,听神经,肤觉)和心理(知觉,语言,情绪,智力)等发展的特点以及关注的要点。并且配合大量的案例介绍了幼儿咨询过程中会应用到的一些非常实用的操作方法比如:怪兽法,沙盘游戏,粘土游戏,绘画游戏,玩偶游戏。在课程结尾大家还就日益增多的自闭症的成因,判断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收获满满。
对于我,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认识到对于儿童心理治疗的核心在于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行动进行调整,这和成人心理治疗有所不同。就如常说的,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对于儿童心理治疗,更重要侧重于环境的治疗,这里面包括最重要的妈妈,爸爸,也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就是校内校外的老师。这件事很难,因为要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定型的大人,但这是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义务,因为我们守护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