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上午还阴的厉害,下午一阵风起,太阳就明晃晃的晒起来。看朋友圈有人说北京有地方下了冰雹。
今天的书先从一个惊悚的德国小说开始吧!
这是一本只有235页的小书,却写了一个构思奇特的故事。
一个生命力顽强的传奇人物,在各种极端的环境里生存下来,相貌丑陋,因为凶恶被人嫌弃,激发了他强烈的复仇意识。
他嗅觉特别灵敏,唯一的追求是掌握生产香水的技术,成为香水之王。最后他谋杀了26个少女,因为要搜集萃取她们身上独特的味道,制成迷人的香水,供自己使用。
寓意深刻,充满幻想,自198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也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
他的“反思”如此的深刻有力,以至于他的一生被认为是最富有戏剧性的。
万事都发生在他的灵魂之中,那些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或者力图尽可能忘记的事,却被他的思考增强,放大和渗透,直至产生了最丰盛的诗性珍品和哲学珍品。
他极其富有天赋,又极为孤单,他所与之抗争的不是外在的力量,而是他自己——以及上帝。
这是一本小传记。
这是一本叶嘉莹教授探讨静安先生性格,死因以及文学批评的书。
《人间词话》没有读过的人可能不多,我是读的一知半解的,关于境界与中国传统的诗说,《红楼梦》评论,文学演进的历史观等等。
通过叶嘉莹先生的独特的解读,觉得有意思多了。
诗案在汉唐,元发生都少,明清开始频繁,清乾隆时登峰造极。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时,政治开放宽松,统治者对权利的控制自信,对读书人组成的精英采取包容态度。
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任沛王李贤的老师时,写了《檄英王鸡》,唐高宗认为是教唆皇子争斗,但是也就是逐出王宫而已。
宋代的诗案演变成朋党之争的打击异己的手段,多是朝中大臣。像我们熟知的苏轼的乌台诗案。
明太祖出身草莽,且多猜忌,文化水平又不高,就无端制造出许多骇人听闻的诗案。
清诗案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朋党,加强对思想领域的控制。
为什么要写自传呢?
她说,写自传是为了自我防卫。
当她知道只采访了她一两次的女记者也要开始出版她的传记了,她想还不如自己写来正名。
她的语言和表述既坦率又幽默,同时又兼具了深刻的社会观察和时代背景的记录。
这是一本介绍田家英从政之余收集清代学者墨迹的故事。
里面有些清人的尺牍书简是我喜欢的。
这本也是搜罗的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