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两篇关于早教的文章,很有感触。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对于早期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更是粗浅的很,但是对于这两篇文章里面的主旨和内涵,确是深深的赞同!
关于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早期教育到底该教孩子做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一直以来都是妈妈们热衷的话题。
早期教育并不是要教会孩子认识几种动物、植物,认识几个文字。更不是说这个孩子认识5种水果,那个孩子认识8种,就意味着那个孩子棒。
教育的本质有两个,一是教孩子做人;一是教孩子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培养孩子形成自己的思考、学习能力。
孩子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只不过萌发这种意识的程度有所差别,有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有的孩子似乎对于学习兴趣不大。为了能够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奠定一个好基础,早期教育绝不是提前让孩子学抽象知识,最根本要做到的应该是——让孩子能够自发地学习,慢慢的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
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进行早期教育呢?
首先,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信。
对身体自信的前提是,要让感觉器官、大脑和运动系统充分地发展并达到协调。这是孩子一生之中万事之初的重中之重,是所有其他方面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孩子充分地去感觉和探索他周围的真实世界,多感受、多探索、多运动、多做游戏——用嘴、用手、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体验,多玩、多爬、多跑跳。平时我们一直鼓励玩耍、蹦跳,多接触大自然,放手让她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认识自己。
哲学家、教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认为,人的感觉里,除了我们都知道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之外,还包括:平衡感、生命感、运动感、温暖感、语言感和思想感等等。
这些感觉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当各种感觉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才能进入到复杂的、更高级的思维水平上,才会逐渐具备思考能力、洞察力、自我意识……这些高层次的能力。
其次,孩子的发展需要时间,我们必须等待而不是拔苗助长。
孩子的发展,不管是身体上的发育、还是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时间。比如0-1岁婴儿的身体和大动作的发育,每个月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每个孩子不完全一样,但是,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发展时间表,而不是像用化肥催熟蔬菜一样可以一促而成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在自然发展中表现出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想象力和求知欲望等等。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耐心陪伴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中,为人父母要保持冷静和淡定的确不容易,但是为了孩子,父母一定要克制,不能随波逐流。
再次,要让孩子具备健全的心理,具备人际交往的自信。
父母的赞美,会让孩子更加自信,进而会有优秀的表现,得到大家赞同,慢慢的,孩子会对人际交往充满向往。
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
很庆幸,在早期教育的路上,我们虽然没有什么经验可言,好在没有偏失方向,对于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养育孩子,重在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
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重塑自我的过程。
愿我们陪孩子一起,领略生命从诞生、成长到成熟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