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质老师说:“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不管哪一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父母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可能比远离父母上名校更重要。
可是现在的教育形势,逼的很多的父母“狠下心来”将一个小小的的孩子送进寄宿学校,并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能够好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面对这样的现象,作为老师的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小小的孩子,大概一二年级的样子,身上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大的和他那瘦弱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手上还提着一个小包,从一辆私家车上一下来,往前刚走了几步,回过身来不顾身上的重量,跑着奔向站在车前目送儿子进校的妈妈怀里,妈妈抹着泪,将孩子推离身边,一直挥着手,给儿子示意“赶紧进学校”,儿子只能慢慢吞吞的朝校门走去,可没走几步又跑回来“扑进”妈妈的怀里,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字“妈妈,就再抱一下下。”看到这几个字,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孩子呀,你可一直是妈妈心里的宝呀!可现在怎么就如此‘狠心’了?难道上名校真的就那么重要?要知道你还小呀!小到离开爸爸妈妈就害怕不已的地步,可是那么爱你的爸爸妈妈,却要将你送到一个你一周五天都不能见到他们的地方。
有人可能要说那是那个孩子太小了,大一点住宿没一点问题的。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出去买菜,见到今年7月份初三刚毕业的孩子许某,一个阳光,大方,成绩优秀的孩子。在班上经常可以看到她欢快的身影,以及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样子(在班上担任英语科代表)。一下课就听到她那“大嗓门”响彻整个教室,教室的气氛因她的活跃,也一扫毕业班紧张的气氛,获得片刻的欢愉。开家长会时,和她的父母交流时总会说“这个孩子的性格好,开朗,大气,成绩也好,考个好高中没一点问题”。
结果确实如此,孩子中考的成绩很优秀,成绩一出来,孩子的父母便开始给孩子选学校。物色来,去物色,选择了一所并不在临潼的名校。家长告诉我学校名字的时候,我告诉她的妈妈,学校确实是一所名校,可是要住宿,孩子行吗?她的妈妈说,都上高中了,该独立了,不适应也要学着适应,听着也挺在理的,我也不再说些什么了。
可是今天见到孩子,怎么觉得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像以前一见到我就远远的跑过来,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孩子怎么了?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带着疑惑,看着孩子有些消瘦的脸,总觉得怪怪的。
买完菜往回走的时候,好像知道我心有疑惑,很巧又看见了她的妈妈。便关切的问了孩子的情况,上高中适应了吗?住宿还行吗?考试了吗,成绩还好吧?一系列的问题问下来,孩子的妈妈抹着泪,给我说,她把孩子又转回临潼了,上高中两个月了,孩子几乎没有好好学习,没住过宿的她根本不适应寄宿式学校,晚上一宿一宿的无法入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找不到朋友,开朗的她在这样情形下,一天天的沉默,消沉。再加上想爸爸妈妈,一到周末回到家里就和父母闹,不想去学校上学,父母一再的强调,再坚持坚持,就会适应离开父母的学校生活了,可不管怎么说就是说不通,这不没办法,又转回来了。
原来是这样呀!两个月 ,上了高中的孩子,按照我们大人的想法应该是可以独立的时候了,可是这么大了为什么还会想爸爸,想妈妈,难道他们已经“长大了”,只是我们大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吗?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再苦也不会让孩子住校,特别是寄宿学校”。可是现在明明有些家长并不苦,却将孩子花大价钱送往寄宿制学校,送往所谓的“名校”,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能不能“适应”。
幸运的是,这位孩子的妈妈和我交谈的时告诉我,孩子已经回来一周了,情绪明显好转,不再和他们“闹”了,早起晚归,来回奔波,比起寄宿式学校要麻烦了好多,但是每天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饭的时候,会时不时的提起现在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以及开心的事,不像前几周一回家什么也不说,就是不想上学,此时让我想,孩子不是不想上学,而是不想离开父母,可能有人要说都高中了,不该这样呀!可我想说,她还是个孩子!
张文质老师说“陪伴孩子成长不但是父母的核心责任,也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请不要以任何理由为借口,将孩子推离我们的身边,即使是所谓的“为孩子好”“上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