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延迟满足这个话题人们常常会拿出“棉花糖实验”这个例子,这项实验是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的必应幼儿园里对65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的,这些孩子们会面临两种选择是马上吃到眼前桌子上的一颗棉花糖,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后,吃到两颗?实验的结果和长期的跟踪调查分析表明,能够在幼儿阶段延迟满足的孩子在青少年阶段他们拥有更高的学习分数、更好的社会认知、不易趋于诱惑的品质和更好的抗压能力。
“棉花糖实验”结果一出,由于人们对结果错误的解读,从而简单的认为只要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刻意的推迟满足他们需求的时间,就可以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父母对孩子做出五花八门的教育,比如:会在哺乳期给孩子定时喂奶,在婴儿哭泣的时候等一等再去安慰,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在孩子想得到零食和玩具的时候设置前提和要求等,人为的去增加孩子满足需求和愿望的时间。
但这实际是对“棉花糖实验”和延迟满足的误读。这两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到底犯了哪些错误?
误用一:面对“诱惑”,家长替孩子做选择。
当延迟满足与孩子成长后的能力形成对比后,家长会认为绝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然孩子就会养成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的坏毛病,所以坚决不能惯孩子。从而会去帮助孩子做出家长认为的合理的选择和安排,而当孩子因此受到拒绝而大哭大闹时,还会更一近步让家长明确认为,看,这还没怎样你就开始哭闹,如果我立刻满足了你的需求,你就该无法无天了。
但是“棉花糖实验”明确定义了“延迟满足能力”的含义:为了获得将来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动延迟或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所以,任何外界的压力或者家长有条件的“要挟”都不足以锻炼或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误用二:不考虑孩子的年龄,什么阶段的孩子都套用“延迟满足”
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育儿大V提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需要训练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当婴幼儿大哭时要选择视而不见,坚持贯彻“哭完再抱”的方针但是延迟满足能力是一项较为高级的能力,需要在一定的认知力,思考力和意志力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而成。面对大脑发育还不完全的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不仅是揠苗助长,也不利于孩子最早期安全感的建立。
在棉花糖实验中,大多数不满4岁的孩子都不能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面对棉花糖这样的诱惑时,他们会在30秒内就按铃,或是一点点地吃掉棉花糖。而5岁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5岁以上的孩子才开始明显出现了延迟满足的早期萌芽。大多数孩子在8-13岁的时期,都可以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这一结论与最新的神经发育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误用三:过度延迟满足,会让孩子出现行为的不一致。
家长经常出尔反尔、否定孩子的情绪感受、强制要求孩子做一些家长认为该做的事情时,你就会发现当家长在场时,孩子会有些自制力,而一旦家长不在,孩子就会迫不及待的抓起大把糖果塞到嘴里。对于一个容易吃到“棉花糖”的孩子,“棉花糖”不会显得那么稀有和珍贵;一个很少吃到的儿童,“棉花糖”对他的吸引力会很大,“棉花糖”摆在眼前是难得的机会,内在冲动会指挥他立刻享用,吃掉“棉花糖”的想法钳制了他的大脑。
什么是真正的延迟满足呢?
真正的「延迟满足」,应该能够让人体验到:我的等待和付出是有价值的。
第一,让孩子主动牢记自己选择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当孩子的选择一种是“如果我现在吃了一个,过一会儿就不能得到两个了”和“如果我现在少吃一个,过一会儿就能得到两个”这两种不一样的结果思考方式所获得的感受也不一样。
第二,让孩子注意自己实现目标的过程。通过一些灵活的方法帮助孩子抵抗诱惑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棉花糖实验中有一些孩子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分散注意力,离开诱惑物,去玩玩具或做游戏,等等。
第三,让孩子知道如何运用有用的办法去抑制冲动性反应。比如不去想诱惑物有多么吸引人。《芝麻街》节目中,曲奇怪兽就在“等待游戏”中需要克制自己的冲动性反应。通过它的好朋友地狱乐队的耐心阻拦和反复唱“好的东西属于那些能够等待的人”,他也把美味的曲奇饼想象成非常臭的鱼等一系列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
第四,使用“如果—那么”计划。不管人们天生的自控力多么好或不好,我们都可以改进自己的自我控制技巧,以及帮助我们的孩子去改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如果—那么”的游戏,可以针对于“某些情绪”提前设计出对策,也可以针对遇到的“某个情境、某件事情”做出对策,然后在遇到这个“如果”的时候,开始练习,直到“那么……”变成一种不再费力的习惯。
例如:
“如果我想发脾气时,那么我就暂时走开。”
“如果我想晚上吃甜食,那么我就先从1数到100。”
当我们在和孩子进行延迟满足时,其实孩子等待的滋味并不好受,但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这也是生动的一课:我并不是唯一的,我也不是世界的中心。生活就是这样,有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必须等待。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是无益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延迟满足,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但是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是需要方法的。
1、根据不同的年龄合理掌握延迟满足的时间和方式
2、家长向孩子充分说明延迟满足的理由
3、延迟可以先从一分钟开始
4、当孩子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5、冷静对待孩子的任性哭闹
6、不要吝啬表扬,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非常爱他
只有孩子在各种需能被及时满足,儿童才会身体健康,心理健全,同时会与他人建立内心认同的信任关系,从而表现的更有远见、毅力,也更加配合,愿意为未来更大收获放弃当下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