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至今,作业写满一年。
啊?写什么作业?
不是所有的作业,都叫作业。我是按照时间具象作业的模板,尽可能详实、客观地记录一天的所行、所言、所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以了解自己一天的时间分配,知道自己在哪里把握了时间,在哪里消耗了时间。
是把握还是消耗,怎么看呢?
要看目标。在与目标密切相关的事上投入时间,就是把握,反之则是消耗。
有具体的例子吗?
比如我正与关爱群群主交流要筹办公益读书会的事,这个时候,国际写作群的窗口跳了一下,我就点开写作群看了一篇文章。那么这个看文章的行为就是消耗,因为它与筹办读书会的事情无关。
原来如此。那么,消耗了怎么办?一天难免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发现消耗了,调整过来就好,最怕的是发现不了,没有觉察。明明偏离了目标,还自以为围绕目标做了很多事情。
怎样才能有这个发现的能力?
坚持记录下去,最少30天,当然,多多益善。
为什么坚持记录就可以培养自我发现能力?
记录的时候,通过把行动和想法分开,行动放在左边,想法放在右边,效果放在中间。通过效果和启发,可以审视这个行动是否指向目标。如下图,10:30这一栏,我的行动是吃饭,看微信。效果是一般。启发是吃饭就专心吃饭。
并没有人要求我吃饭的时候要专心,而我在记录的时候,自己产生了这个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讲,
记录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如果没去写,我发现不了。
这个自我发现给了你什么启发?
它让我意识到我喜欢一心两用,新媒体时代信息铺天盖地,大家恨不得同时做好几件事,以为这样就能掌握更多的东西,我也不例外。然而通过记录,我发现一心两用会让我什么事都做不好。
于是,我开始培养自己安住当下的能力,在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吃饭的时候,把心收回来,慢慢咀嚼,感受每一口食物与牙齿的触碰,感受它在齿间变碎,在舌尖翻转,在喉间下滑……我发现每一口食物都特别好吃,都值得慢慢品味。
吃得专注,很容易觉察到是否饱了,还顺便减轻了体重。哈哈哈。这些都是记录带来的收获。
只是记录就可以吗,是否还做计划?
起初只需要记录,知道自己在什么事上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就可以计划,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情。
某个时间没写清楚做什么,就容易随波逐流,出现什么境界,就做什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心随境转。跟着感觉走,对人生没有自主权,这更上升不到智慧的层面。
那么,是否出现过没按计划走的时候?
太有了。几十年的散乱,造成了对计划的忽视。到了时间,不去做,这就是烦恼。因为不去做下一件事,往往就是粘着于这件事。我能看到自己对这件事的贪心,对下一件事的恐惧,造成了所谓的拖延。如果目标设置得足够具体,步骤安排得足够清晰,是不容易有拖延症的。
龙泉寺禅兴法师有言:固定时间、地点做什么事情,就容易身心稳定。粗分的身心不稳定,细分的修心是做不了的。他认为,做事的时间认真地去计时,如果做小事都不去计时,很难用上心。刷牙用多长时间,穿衣服多长时间,这就是用功的一个要点。真正用功的话,要以秒计时。这么去串习,对时间的掌控会有感觉。
所以有具体的目标,列详细的计划,不仅能提高对时间的掌控,还能修心?
是!善用其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眼前的小事都不能做好、做到极致,人家怎么敢让你去做更大的事情?
擦桌子、洗地板、打印文档等等这样的小事最容易被忽略,不容易用心,做得麻木,甚至会问为何是我?为何我要天天做这些事情?这样就容易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如果懂得用心,这些小事都可以用来调整我们的心行。每次做都以更高的要求来做,这样下来,每次都比上一次进步一点点了吗?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跑哪里去了?是安住当下,还是走神了?如果在这些事上,让心和自己在一起,那就是很好的专注力训练,根本不需要再去练习书法和女红。
如果每一刻,我都能对自己的念头了了分明,知道自己的心在哪,甚至能让自己的心长时间安住在善的心行里。那么,我才能说我对自己的时间是掌控的,我的生命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