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快,实则慢,从决定开始写《山野的日常》到交完稿子,只有一年,但故事并不仅在这一年发生,文字并不仅在这一年写成,而是十年的漫长积累。
这些文字在十年里缓慢生长,没有束缚,我喜欢慢慢写,写了以后,一遍遍读,一遍遍改,看着荒地成花园。
在网易蜗牛读书馆开了第一场分享会。
蜗牛读书馆,是一幢红房子。新开馆的那月,我便带着女儿来,早晨门未开,和一群读者守在门外。
秋天的银杏已黄,读书馆前的河流倒映着马卡龙色的蓝天,读书馆后有一片空旷草坪,几个穿校服的女孩在草坪上踢足球。
蜗牛读书馆,是网易与滨江区政府共建的图书馆,可与杭图通借通还。读书馆官号上写:“蜗牛读书馆,可能是重拾‘日常生活’的地方,我们所希冀的它是人与阅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维系的场所。生活需要文字与诗意,然后再慢一点。”
慢一点,像蜗牛一样,慢慢行走,慢慢读书,慢慢生活。
分享会中,书友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心在闹市,享受到宁静,享受到悠闲和慢生活?
曾经喜欢木心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有人说,“忙”字拆开来看是“心亡”,人一忙,心就没了;也有人说忙就是“盲”,忙起来,眼睛就看不见了,真是这样。
那么,如何在忙碌的快节奏中学会慢生活呢?
1 、保有一颗豁达和知足常乐的心
来到世上,不为别人眼色而活,不活在他人价值观中,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日子过得如何,都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保有一颗豁达和知足常乐的心,善于在不平凡中寻找平凡,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曾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每个人最终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
大家都知道的那个——人类共同的目的地!
我们都明白未来最终的归宿,因此何必慌张,何必着急。时间公平,过去的匆匆,未来的茫茫,对谁都一样。
无论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人生,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生,都值得慢慢体会。
2 、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认识规律
观察自然是对自然最朴素的礼法之道,只是因社会分工、工业化、城市化,渐渐失去这种知觉的环境与机会。对于居住城市里的人,更应主动去亲近自然,感知自然。
《三联文化周刊》有一期介绍了芬兰的教育,在各种国际排名的验证下,芬兰这个北欧小国,摘下了全球超级教育大国的桂冠。他们崇尚“自然”与“简单”,不少课程就是带着孩子们去接触自然,接触森林草地,接触昆虫蘑菇,去讨论昆虫的多样和花草树木的美,回归自然,顺应人的生理、心理与成长规律,本质上是让孩子获得幸福感。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尝试着走路上学或上班,不要让生活在“两点一线”里打转。季节变更带动五官敏感性,哪怕是走着走着忽然闻到腊梅花香这样的小事,也会让你有不期而遇的愉悦心情。
3 、慢走旅行,享受过程
生活上我们会更强调结果,你要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慢生活理念,更注重过程的体验。
正如登山,追求的不是山高,而是走过的这段路,沿途有什么风景。
今年元旦我和家人爬了绍兴香炉峰,行走途中多次想打退堂鼓,一次次放弃,又一次次自我鼓励,到达山顶后豁然开朗,如入仙境。山顶最高寺庙里,挂着一块牌匾,写着“深入佛智”四字,智慧的智,当你到达一定高度,会有深得智慧的感觉。
慢生活不是散漫,而是尽全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过程。
4 、保留内心的独自空间和时间
我特别喜欢夜晚,安静独处的夜晚,让人有一种孤独感,孤独和孤僻不一样,孤独帮忙我们听到内心的声音。
托尔斯泰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的体验,便是一种广义的宗教体验。
读书是帮助我们建立自我对话最便捷的方式,处于安静状态的阅读,促使我们展开思考,深入的思考则能挖掘内心深处的声音。
陈丹燕在《我的旅行哲学》写:“阅读是如今仅存的几项古老的享受之一,带着古老时代的奢靡气息。享受这样的乐趣,需要有闲暇;有自幼建立起来的阅读习惯——不为功利,只是消遣。”
只有慢下来,才会更懂得。
慢下来吧,像一只蜗牛一样地追求慢生活。
原创:《山野的日常》作者 何婉玲
公号:野果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