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主要目的是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健全强有力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促振兴的工作格局。
以组织建设为基础,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点睛之笔和牵动力量,只有实现基层组织振兴,才能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乡村振兴,要从健全组织体系、夯实支部战斗堡垒抓起,着力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要把选优培强班子、选准用好“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以书记强带领队伍强、引领发展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强村富民为根本,充分发挥谋发展、抓经济的领富能力,不断创新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渠道,推动村集体经济保持健康发展态势,让群众的生产生活不断有获得感,最终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增添乡村振兴“内动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的动力是人才,只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同时,也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建设本土人才的孵化基地,挖掘乡村人才资源,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人才构建创业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引擎。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不仅要吸引外部人才走进乡村,也要本土人才充实乡村建设队伍。只有如此,才能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大展拳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以乡村治理为保障,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完善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要坚持自治为基,制定完善并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注重汲取村民和农村社会乡贤人士的智慧,弘扬公序良俗。要坚持法治为本,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坚持以德治为先,以德示范,树立德治典范。坚持身边人说身边事,从身边找寻学习先进的典型,不断通过身边先进典型引领带动村民自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