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本章出自:学而篇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 yuè: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③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者”;有时又指“有位者”,即职位高的人。这里指“有德者”。
【翻译】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感悟】
我记得在初中学《论语》时,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一句语录。
学和习大概是两个概念吧,我理解为从他人之处学习,然后又自己按时练习。所以只学而不习还是难以成就。学习就是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这里的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虽远也能来到身边,人生可得知己,这的确是值得快乐的事。
人不知而不愠,其实很难做到。个人觉得这里的不知包括了自己籍籍无名确实不被人知晓,大概也指被人知却只是别人的误解。
面对误解,谁能不动怒?所以说君子修行,其路漫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