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刘埙的《隐居通议》卷十八讲道: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这实在是见道之言。这些间架、枢纽、脉络、眼目是从哪里来的呢?回答只有一个:从惨淡经营中来。
他谈写作,似乎分了三个部分,
1、 对流行写法,想哪里写那里的不认同,认为写作还是需要字句斟酌、考虑文章架构的。
2、节奏韵律,这个说法我也喜欢,长短句的错落有致。词语的合辙押韵,怎样断句,怎样调整句式。
3、讲求通感,可回味。又要说我对好小说的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总有个无聊的开头和耐人寻味的结尾,合上书之后,让人唏嘘不止,然后,还有点儿悟道的感觉。
到底要怎么写呢? 要写的自然。这个其实我不是很理解的,什么叫自然呢?用自然的语气写出精明的文章?这个特别难,搞不好就流于浮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成为炫酷的废话,写到这里,恍然明白,为什么李清照,朱淑真的词源远流长,平易是特别自然的表达,但又押着韵脚说出来,雅俗共赏,比如“ 闲步西园里,春风明媚天”,
或者是,
李清照的《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元刘埙的《隐居通议》卷十八讲道:经文所以不可及者,以其妙出自然,不由作为也。...(后面老人家写了一堆例子,我就懒得打了。特别写对陶潜的记录)渊明所以独步千古者,以其浑然天 成,无浮躁痕也。故评者曰:淘彭泽如庆云在霄,舒卷自如。
我自己觉着哈:
文章写字,如果是给自己的,那就是日记,当然是想什么写什么;但如果是想写出个一二三四来,最好还是讲求一下结构句式,朴实平易的低调奢华才好。
想起小学时候学写文,总分、分总、总分总,老师不是白说的。想起初中时候的英语写作来,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也是很不错的结构。想起大学时的论文写作来,引言、原由、研究、结论,套路不是没有用。套路是可以帮助大家走高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