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能看到公园里的老大爷在泰然自若地下棋。你来我往,攻略城池,结束后双方再讨论一番,感觉谁也没输,乐在其中。这或许是我对“博弈”最初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尽管当时并未形成这样的概念。在阅读书籍之后,我对“下围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是典型的动态博弈,参与人轮流行动,因而也成为“序贯博弈”;在这样的博弈中,除了“行动”本身之外,行动的顺序也很重要,在下围棋的时候之所以大家都愿意先行,主要就是因为先行往往可以带来优势,以致输赢结果不同。单单是针对“下围棋”进行解释,我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博弈论本身的巨大魅力了,属实印证了学姐跟我讲的“博弈论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你一定要好好学。”
在阅读完第一章、上完第一章的课,并结合一些课外课程(主要是耶鲁大学公开课)后,我对博弈有了一些粗轮廓的认知。详见下文:
一、 博弈论是一门关于“互动”的学问
正如课件所讲,“(博弈论)研究的是一些策略情形,最终的结果不仅取决于你的行为,还受其他人行为的影响”,更简单地说,“博弈论是互动的决策科学”(Robert Aumann,2005)。学好博弈论,我们便可以预测在特定的规则下,人们会做出怎样的行为,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不仅仅是下棋,其他互动同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时候也像下棋一样。想要获取最终的胜利,首先你需要放宽眼界,纵观全局,你有多了解棋局和棋子,你就有多大的操盘几率。其次,学会“识人”,明白利益方的爱与恨、得与失,学会通过换位思考来看清背后的利益链。再次,把握人性。需要注意的是,博弈论并不是把对方当作敌人,而是要通过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去战胜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人性的弱点,从而让彼此都获得更大利益。就比如说,员工和老板在升职加薪上的博弈。有时候,员工是否能加薪,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实际工作量,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老板认为什么才值得加薪——是做出项目成果,还是加班时长累积到一定程度?如果老板是结果导向型的领导人,那么员工应该更加讲究效率,尽早做出成果,而不是每天苦苦加班然后喊累。当然,员工能否升职加薪,也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决策的影响:如果其他同事也加班,形成了“加班文化”,那在老板看来,“加班”就是人之常情,他可能就不会因为你加班而给你更多的薪酬。“互动”这一特性,在“博弈”中尤为突出。
当今社会,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世界村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如何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好,“博弈论”的相关知识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譬如“学会换位思考”,以及后面涉及到的“加强沟通与合作”。更何况,中国本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一个人的决策受到他人影响的程度相较其他社会可能更深。在这样的现实必要性下,博弈论不仅仅是经管学子的必修课,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熟知并掌握的工具。
从更高的角度进行思考,为了迎来一个更美好的大同世界,国与国之间应该减少零和博弈或是负和博弈,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该得到每一个地球村人的认可与支持。
二、 博弈论是一个思维工具
在观看耶鲁大学公开课时,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场景是:每次讲完一个新的博弈,老师基本上都会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讨论等方式补充上该博弈的局限性,但这是不是就说明研究基础的博弈模型没有用了呢?并不是,正如老师说的,“我们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事实和激发灵感”,我们应该做的,是去完善这个模型——加入更多的约束条件,去看看是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现实世界也是如此,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博弈最终不一定按照理论的预期轨迹达到想要的结果。换句话说,对我们而言,博弈论应该是一个思维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降低情绪化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并非万能解药;学好博弈论的确可以增加获胜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证你可以“一招吃遍天下鲜”,因为你的对手不一定理性,“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案例也并不少见,比如第一次参选就获胜的政治素人川普。
现实生活中,“不理性”很常见,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保持自身决策的动态更新,即满足序贯理性,走的每一步都是基于那一环境下最好的决策(即后面章节所学的“纳什均衡”)。“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从这个角度看,学好博弈论的动机之一,就是“少后悔”。
三、博弈论知识的应用广泛
大到国家内部、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博弈(比如公共品的提供、碳排放权的分配、中美贸易战等),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比如,小组合作、石头剪刀布游戏等),“博弈论”的知识似乎散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比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其难点固然有很多,其中有一个与“博弈”密切相关的,要数“贫困对象的识别”这一环节了。由于国家下发的贫困(对象)指标有限,尽管一个村庄的村民实际贫困程度相差不大,但最终获得更多补助的,只能是部分群体,于是乎,相关利益群体就会面临博弈,特别是在相关体制存在欠缺的情况下,同为农户的A和B都拥有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据实上报的权利。也就是说,“如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大难点,这也是国家在“精准脱贫”战略中力争攻破的难点。实际上,在“识别、帮扶、管理、退出”这一流程中,每一阶段都会涉及到扶贫主体利益分配所导致扶贫进度缓慢的问题。
其实,现实生活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博弈”情境还有很多。在医疗领域,由于医患信息非对称性的制约,医生的选择策略存在道德风险,若其基于追求利益追求的机会主义去对患者进行“过度治疗”(*身为医生的父亲跟我说,滥用抗生素是我们国家医疗领域一个普遍的现象,类似的“过度治疗”也时常发生在各大小医院,但需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医生给你开了比你预想中要多的药物或者医疗服务,医生就是在坑你,有时候,由于病情的复杂,使用多种药品,多管齐下,才是对病人的负责),有可能会导致医疗冲突。面对医生提供的服务,患者可以选择接受服务或是不接受服务,但是由于医疗比较特别,多数情况下,患者是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就使命抓住,对医生的信赖还是比较高的,但偶尔也会出现肢体冲突。
四、题外话
老师在课上提到了“纳什均衡”的提出者约翰·纳什,并提到了《美丽心灵》这部以纳什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电影,于是乎,我在十一长假观看了这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暂且不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单是纳什在其求学生涯中体现出的对知识的渴求之强烈,就已经让我赞叹不已。对于纳什而言,患精神分裂症的他,终其一生,都在和“另一个自己”进行博弈,期间所付出的心理成本,远超想象。晚年的他接受采访时,说:“也许大家(指年轻人)应该学一些对任何时代都有好处的东西”,我想,“博弈论”应该也是纳什教授所指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