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期说:“琢磨本是伏羲氏,流落瑶池哪因此哪叫瑶琴!造琴当用梧桐木,上节清下节混一取那中节用清浊两相匀...出了一位魁首的这个木匠刘子期,造了成了这一张琴……”
神往许久……忍了许久……!终要一字一句的记下它...以疏浅的学识认知以释情怀,诚惶诚恐!
「传」
古琴,美称为“玉琴”“瑶琴”,又名“七弦琴”,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出现在三千年前的甲古文中的“樂”字,是木制其身以丝为弦乐器形成的证明。
更有传说琴产生于更早的上古之世, 伏羲,神农,唐尧,黄帝,虞舜造琴的传说!
历代文献记载最多见的,则是有关伏羲,<礼记>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斫桐为琴,绳丝为弦”……伏羲观凤凰的身形,栖于梧桐,以凤凰的身形,续造了古琴的样式。
「象」
琴全身与凤(人)身相应,也有头,额,舌,肩,腰,足,尾,故有用“人心之绪”来形容琴音的缥缈多变!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代表三百六十五天,一个闰年。
十三个螺钿点,代表十二个月加一个闰,即十三个徽位!中间最大为君王(闰月),旁边文武百官对称排列,象征君权无上!
琴整体是形如覆瓦松软的桐木(或杉木),与平整坚硬的梓木粘合而成,即琴面,琴底,也与古时阴阳和合,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
「构」
“岳山”镶嵌于琴身之首凸起的音梁,用坚硬的檀木或红木制成,用以架弦!
岳山边靠额之上镶有一条小木条,上有七个弦眼,像晨起的露珠,风雅的古人依着部件的特点,为接露的木条取名“承露”!如果将琴竖挂来看,三山五岳下琴弦如往下流淌的水流“高山流水”!
承露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弦由丝绒绳系成“蜻蜓节”拴绕于琴轸上,轸上的流苏用以装饰!
琴底的两个音孔,称“龙池”“凤沼”, 上山下泽,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其身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弦」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
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
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
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七弦,代表“金木水火土风雷,传又代表“道教七星”。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弦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古琴于一千多前的盛唐时期就已经定形为现在的样子,唯有琴弦是建国以后前辈琴家为了增加古琴的音量也改善了丝弦易断的不足,用钢丝缠尼龙代替了丝弦琴。
钢弦音量虽大,却少了传统琴弦的弹奏时的骨力“颗粒感”,但钢弦走手音干净,使音域变化细腻,层次丰富。
「音」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琴音也被称为“太古,天地之音”。
黛玉:“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泛音,如天籁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缥缈多变...称为天地人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谱」(减)
相传为唐代晚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创。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
一个字块通分上下两部分:上表示左手指法及徽位,下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
谱式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给你一个符号,自己求得音高,很有趣!
「者」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诗经》: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礼记》:瞬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
嵇康:“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终以《广陵散》作为生命的千古绝唱!
《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琴诀》中:“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物有盛衰,而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