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8
S君:“最近几个项目没做成功,心累”
我: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今天还发现了3个差评……”
S君:“可怜”
我:“就是呢,打电话打得口干舌燥,求安慰”
傍晚的时候,朋友和我聊天说最近几个项目没做成,心很累,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十一时候学的项目管理,想着他是因为哪些原因才导致项目没成功,是不是干系人需求没有分析清楚?还是没有提前做好风险管控?抑或是其他的原因,脑子里闪过好多念头,但是转念一想,人家其实只是想找个倾听者,抒发一下情绪,谁都有难过想要倾诉的时候,未必想听我正儿八经地跟他探讨我根本不清楚的事儿,我就乖乖做好听众就行。
这些念头只是一瞬间的事儿,等他说完,我立马告诉他,今天发现了3个差评,打快递客服电话说的口干舌燥,求安慰~,画风一转变,我们的聊天氛围立马就跳出了之前的低气压。
我说的事儿其实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淘宝上遇见几个差评很正常,哪怕再恼火,事情该处理还是得处理,该打电话打电话,不会因为情绪影响而消失,就跟做项目一样,失败了就说明必然有哪里做得不到位,接下来做什么,找原因呗,找了原因改正呗。
这件事儿让我体会到了倾听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是不能一味听人诉苦,最后被同化,不是有例子说女孩失恋找闺蜜哭诉,导致闺蜜也感觉失恋了一样的事情么。语言的力量,可大可小,适当时候就该跳出来,总不能两个人一直低气压,所以我一说我的遭遇,人家就产生了同理心,觉得好像不是自己一个人难过,心里也就不那么憋屈了。所以,偶尔装装可怜也是无伤大雅,说不定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还是有个大前提,得分人分场合。
最后忍不住感叹一句,语言的魅力无穷,我还一直在努力学习实践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