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一部最喜欢的电影,那一定是《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看过很多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几度泪目,心中曾想:这世上怎会有如此人儿?
主人公1900大概是这个世上最孤独的人了,他没有父母,没有国籍,没有出生证明。没有一个医院、学校、公司知道他,他唯一的亲人——丹尼也在他年幼时就离世了。他孑然一身来到这世上,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成长、在船上死去。
但他又是一个特别的人,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无数人为他的音乐痴迷,目光、掌声、称赞围绕着他。他是一个天才。甚至爵士乐的创始人也败在他的手上,但他却始终不愿下船演奏,船是承载着他所有的生活。
在二十世纪初——那个美国梦膨胀的年代,工业化急剧发展。他本可以去陆地上过着人人羡艳的生活,走上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的人生道路,过上世俗眼中所谓的“成功”的生活。
他的好友麦克斯曾无数次劝导道:“你只需要往前迈一步,一个跳板,荣华富贵就在你手中了!过上成家立业、儿孙满堂的生活难道不好么?何苦在船上呆一辈子呢?”
1900确实也产生过下船的念头,那是他碰到自己喜欢的姑娘的时候。但是他走到一半,看着用钢筋水泥砌成的摩天大楼,纵横交错的街道和繁忙奔走的人儿,他退缩了。
他说:“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他意识到要是去陆地上,他必然会因为生活而不得不改变自己,他的钢琴也不再纯粹。所以他宁愿缩在每天只有两千人的小小世界中,看着人们为美国梦奋斗,悠然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着理想化的生活。
看起来似乎是个懦弱又胆小的人呢!但是你能从很多细节中看出:他并不是没有追求的。在遇到喜欢的姑娘时他偷偷地跑到女生宿舍去亲吻她,为她弹奏出美妙的曲子;遇到挑战时他愤怒地把钢琴弹出火花。
年少时,我曾想这世间怎会如此人儿:拥有近乎妖孽般的天赋,却还能守在一方小船之中?
直到今天看完,才明白,其实1900不过是个符号罢了,他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都想成为1900,过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居生活,没有烦恼,悠闲自在。
但是我们不能。我们想活成1900,但麦克斯才是现实。他为了生计卖掉了自己最钟爱的小号,流落街头,过着清贫的单身汉的生活。
曾经麦克斯也是有追求的青年,跟着1900在暴风雨的夜晚一起在钢琴声中寻找欢愉。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向生活开始屈服了呢?也许就是在慢慢秃掉的头顶中开始。
这就是我哭的原因,我从麦克斯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理想化的生活终究要照进现实。
曾经的我们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臭脾气;也想只注视天上的月亮,而忽视地上的六便士;也想天天谈及风花雪月,只见诗和远方,但后来终不得不为了生活改变自己。每日忙于生计,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迷了眼,只有金钱、权势和名利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时才会觉得恍然若失,哀叹自己无处安放的梦想,悔恨自己失了精神追求。只有怀着遗憾的语气说一句:“想当年啊,怎样怎样……”
所以当自由女神像在海上若隐若现,有人在船上大喊着“America”,所有听他钢琴的人——贫穷的、富裕的人,通通奔向海岸口时,而1900还能安然地坐在椅子上沉醉在钢琴中,才显得尤为可贵。
所以在最后,唯有祝愿我们在成为不得不麦克斯的时候,心中仍然住着一个1900。愿我们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让世界改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