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据说是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撰写的内容而制作的《十劝父母》视频在朋友圈热传。对此内容,有人赞同,有人质疑,也有人批评。
假如视频的文字内容真是那位央视″一姐″所写,或许是她当时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就说出了自己的一些体悟;或许是视频制作者为了″圈粉″、获取点击而借用了名人的光环。
肯定赞许也好,质疑抨击也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看待父母与子女同住的问题、怎样应对化解父母与子女同住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诚然,父母与成家的子女同住,因为家庭成员中突然多了一个媳妇或者女婿的″陌生人″,过去只有父母子女那种血缘骨肉的家庭结构就改变了,相处方式、生活习惯等等也都随之改变,刚开始由于不甚了解,肯定会出现不习惯、不适应的尴尬。若不能及时调整、增进理解、彼此宽容、尽快适应,势必相互产生意见和矛盾,甚至会爆发″战争"。
一位朋友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不管富也好穷也罢,不管是儿子娶媳妇,还是女儿招女婿,作为父母都要把那位″新人″视为己出,应该放下身段与那位"外人”搞好关系,这样家庭才会和睦,老了才会有依靠。此言实属高论,是一种睿智的选择。
常常有人说,退休前为家庭为子女而活,退休后要为自己活。你看人家西方国家的人多潇洒、多逍遥、多自在,子女到了成人年龄,就和父母没有什么关系了。孰不知,这些国家的父母看似轻松了、自由了,但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也逐渐变薄了。而我们,有我们特有的传统道德文化,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传承,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情谊,有父母子女间离别后那种剜心割肝般的相互牵挂……虽然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变化、文化在交融,但有些东西则不能变、不能丢,也变不得、丢不起。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生活中确有一定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农村在城市的打工人群,这部分人的收入大多不是很高,可以说这一代年轻的父母大多不可能像那些富豪们一样请佣人雇保姆来带孩子、做家务、照顾祖父祖母(姥爷姥姥),客观上他们特别是农村出来打拚的这代人确实需要父母和自己同住,帮助照看孩子、操持家务,有可能的还会″啃老″。
再说,若父母在子女经济不宽裕、既要生养孩子、还要面临严峻就业竞争的时下,若只顾自己自由自在而不为子女分担一些困难和忧愁,万一那一天自己无力自理了,便来埋怨媳妇、女婿不孝敬,那就有点″强词夺理″了。
当然,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后,应该说责任已经尽到了,现阶段也没有任何条文说父母一定要为子女带孩子、做家务。子女有需要,父母乐意帮,这是亲情,更是人情,作为子女,不可强求!
四世同堂,是中国家庭的常见形式,也是一个家庭人丁兴旺、家族发达的象征,更是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殷殷期盼。一般来说,四世同堂的家庭大多家风纯正,长幼有序,互敬互爱,互谦互让,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人多力量大。子女懂事,大家心情就好,老人也会长寿。
农村俗语说:牙齿和舌头过得再好,也有牙齿咂舌头的时候。家庭成员越多,相互产生矛盾的机会也就越多,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婆媳之间、父子之间因家庭琐事拌个嘴吵个架,实属正常难免,但这并不会影响亲人之间的亲情。
父母与子女不是亲戚!如果说子女和父母长期分离,变成了一种像亲戚一样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感情只会变浅变薄。更何况远亲不如近邻,亲戚越走才越近,父母和子女朝夕相处感情才会越来越深。
父母怕给子女添麻烦、不愿与子女同住,那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子女嫌弃父母人老嘴碎是麻烦,不愿父母与己同住,那是悖人伦、大不孝。百善孝为先,照顾好日渐衰老的父母并不是人间善举,也不是天大的恩惠,只是做子女的本分!
父母与子女能住在一起,虽有一些小问题,但终归利大于弊!作为父母,对子女能帮则应尽全力帮,谁让我们是他们的父母呢?再说子女有难,父母不帮,还有谁会帮呢?作为子女,再难也不能难为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最大、最多、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独一无二、不可重来的生命。所以,父母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恩人、贵人!
与父母同住,挽亲情同行。说一千道一万!我以为,父母子女同住,只会让亲情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一寸寸加固、一分分加厚!当然,这需要父母子女彼此共同努力!(图片选自网络。致谢拍摄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