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杠专用:说在前面,这篇文章仅仅针对“奇葩亲戚”,不代表所有亲戚都是令人讨厌的。
1、分寸感与边界感
对于大部分80年—95年生的人来说,“亲戚”或许是最让人无奈、无语的群体了。
为什么写这个话题,大概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某些亲戚的思想,已经逐渐脱离社会的主流观念了吧。
我记得有这么一件事。
在我高一的暑假中,听闻堂嫂生了一个宝宝,按照习俗,堂哥一家办了满月酒,我们家受邀去了。
宴厅有一个单独的房间,是当作母婴房用的,那时我妈带着我去那个房间看堂嫂,堂嫂正在哺乳,我妈说:“你先喂奶,一会再来看你。”
正准备出去的时候,忽然一群人涌了进来,带头的一个阿姨大声说:“xx(堂嫂名字),听说你下奶不多啊!那孩子怎么吃得饱啊?你看你那么瘦,你要多吃点鲫鱼汤,难道你妈没给你煲汤?”
那个我不认识的阿姨说个没完,还有两三个在搭茬,门也没有关上,宴厅里的烟味就这么飘了进来,堂嫂咳嗽了两声,我闻不惯烟味,就去把门关上了。
然后两三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在门口的不远处抽烟(母婴房的外面有一个大窗户),突然说:“你关门干什么,给你嫂子打开通通风。”
我一脸懵逼,这通个什么鬼的风?
“通烟”吧?
但架不住我只是一个小辈,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辈分的亲戚,也就不敢再说什么。
堂嫂好像疲于应对,说了一句:“我现在头有点晕,想休息一下。”
那群聒噪的亲戚终于出去了,我顺手把门关上,关上门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堂嫂喂完奶,我妈帮忙给宝宝换尿布什么的。(大概因为我妈是堂哥堂嫂的牵线人,所以堂嫂跟我妈比较亲近)
我一边逗着宝宝玩,一边听我妈跟堂嫂说话,那时觉得堂嫂被一群人看着喂奶,还要被指指点点,被迫闻烟味,真的又生气又尴尬。
后来我生完孩子突然想起这件事,很庆幸我并没有遇到这么愚蠢且不知礼数的亲戚。
没有分寸感与边界感,是我厌恶亲戚的一大原因。
02、理直气壮地蔑视
那年我高考完了,分数也查了,无所事事地在家宅了差不多有半个月,突然发现身份证不见了,正好碰到爸妈回老家,我也顺便跟着回去,打算补办一个。
我爸妈一回去,就跟各种亲戚打招呼去了,我也被一个不认识的阿姨拉着问长问短,问我:“回来啦?高考考完啦?考了多少分啊?”
我说完之后,那个阿姨说:“我家xx考的比你高呢!你要是不读了,你就来我上班的厂子,每个月给你三千块!工资比外面还多呢!”
我一时哑口无言,一种羞辱感突然涌上来,说了句谢谢就跑到我爸妈身边,回家了。
事后想起来,我还是很生气,后来有一次我妈跟我说,那个阿姨的儿子没考上本科,专科不想去,就去广州打工了。
我上了一本,可能她并不知道我统考和单招的分数比较高吧。
后来毕业了之后,年底回老家过年,那个阿姨来我们家,问我找到工作没,我还没开口,她就开始说自己儿子已经买了一辆车了,在仓库做了管理,一个月一万之类的。
最后来了一句:“xx,你现在工资多少啊?你这大学生出来,工资起码也要八九千吧,别读了大学,最后混得连你哥都不如。”
我当时真的气炸了,“哦”了一声,直接回房间了。
然后就听见阿姨开始在门外说我怎么这么大脾气,读书读傻了?
然后我更生气了。
亲戚到底是凭着什么作为底气,敢这么对人评头论足,加以调侃和蔑视?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攀比?不论是钱财,还是子女。
03、奇葩亲戚语录
有些亲戚,除了改变不了的血缘,就如同一个令人厌恶的陌生人。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讨人厌的亲戚大多会说下面这些话——
“打零时工比读书重要”
“30岁了还不结婚?是不是有病啊?”
“没生儿子在夫家没地位,我有一个偏方,包你生儿子!”
“这种车打工仔才开的,你儿子怎么不买宝马?我儿子卖车的,给你便宜。”
“女孩子学医有什么用,医不好小心被人打死咯。”
“跟个有钱人,做小也不亏啊,到时离婚了,有房有车又有钱”
(这句话是我最讨厌的。这句话来自一个远方的亲戚,女儿给一个香港商人做情人,分了之后拿了一大笔钱,这位亲戚还特别骄傲。)
“你去整整容,你就可以来我单位做个前台了。”
“我活了这么多年,你知道的有我多?”
“读什么研究生啊?毕业了就该赚钱,读那么多书都读傻了!”
“生一个女儿就不生了?也不怕绝后?”
“你喝不喝?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你男/女朋友家里有钱吗?”
“不是我说你,你这个专业没前途,还不如工地的打工仔呢!”
“我儿子在你这个年纪,早就……”
“男孩子学文科?没出息!”
“数学考那么差,以后肯定被骗钱。”
“什么?你在杭州一个月才七千?你还不如回老家种地。”
……太多了。
不要觉得我夸张,以上这些话,还真是我身边的亲戚、以及朋友吐槽亲戚说的“经典语句”。
04、指手画脚
其实我以前想过,为什么有些亲戚总是这么喜欢“指手画脚”?
他们就不能闭上嘴吗?他们就不能专注自己的生活吗?他们就不能不插手别人的家事吗?
后来我发现,其实他们可能是真的“不能”。
我每次回老家,大部分令人讨厌的亲戚大多是没什么“生活”的,他们从出生到当下,几乎没有走出去过,街坊邻里,亲戚之间的杂事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娱乐,除了做点小买卖,种地,就是跟亲戚们家长里短的,要么就聚在一起“小赌怡情”一下。
以“亲戚”的身份插手别人家事,为他们“指点迷津”,然后收到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感谢,一种虚荣心与骄傲油然而生,最后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就成了亲戚间的常态,哪怕对方的成就比他高出好几倍,奇葩亲戚总能找到“指导”别人的点,然后居高临下地批判一番。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亲戚总是能锲而不舍地“指导”别人的人生。
我想起我妈说过一句话:“在老家,你哪怕是摔碎一个碗,第二天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
有时候我也很佩服他们之间的“情报网”,速度之快,版本之多,都可以写本小说了。
05、面对代沟,亲戚也憋屈
生活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亲戚不也是只剩下“令人讨厌”,其实他们那一辈所经历的“苦”,是我们这一代人向上走的基础。
每一代人,大多是“憋屈”着过的。
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大多已经高于温饱线了,从出生到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是尊重他人隐私,明确边界感,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对于亲戚“可利用性”较低。
但我们长辈亲戚经历了“农业为主的时代”再到“工业为主的时代”,亲戚之间的“可利用性”远远大于年轻一辈,以前生活困难,亲戚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了,由血缘建立起来的关系在那个时代是很重要,很特殊的,互帮互助是他们之间的“情分”,很多时候也是“本分”。
所以爷爷奶奶一辈的“思想”到爸爸妈妈一辈会逐渐改变,而爸爸妈妈一辈再到我们这一辈,其思想又是一次跃进。
代沟已经不是年龄引起的问题了,而是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三代人经历了三个时代,整个社会都变了,人怎么可能不会变?
为什么我们总说爸爸妈妈希望我们“安稳”,不太想我们“创业”、“向外闯”?
我猜想是工业时代(爸爸妈妈那一代)的变化与动荡比爷爷奶奶一辈要大得多,他们经历了从农村走向城市,经历了“下岗潮”,对于他们而言,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收入没了,全家只有挨饿挨穷的份。
这是他们看到的,体会到的,所以希望我们也有一个安稳的工作,不要有太大波动。
但是在我们这一代,有父辈的基础,受了良好的教育,顺应着信息化时代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我们不想跟父辈一样,一辈子守着一份工作到老,而且我们这时代,已经不是靠着死工资就能活下去的时代了。
所以我们在观念上,想去闯,去创业;在经济上,也不得不追求工作之外的收入,去追求在父母眼里“不太稳定”的生活。
我们也只为拼出一个比父辈更好的人生。(如今内卷逐渐严重,父辈的成就也开始变得难以达到了)
其实父辈离开田地,出去打工,在爷奶辈眼里,何尝不是一种“不稳定”的人生?
我们就好像做了一样的事情,有着一样的想法,变得或许只是时代和职业。
等我们这一代老了,又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到时我们会不会拿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观念去“指导”下一代的人生呢?到时他们会不会也这般嫌弃我们呢?
我不知道。
所以爷奶辈拿着他们的时代观念去教导父辈,父辈估计也蛮“憋屈”,父辈拿着他们的时代观念教导我们,我们也挺“憋屈”。
亲戚们也一样。
我们的亲戚有父辈,有爷奶辈,如果不是三观特别不正的,只是用他们自己的时代观念“劝导”我们,或许也用不着生气,但是如果阴阳怪气,嘲讽辱骂,甚至威逼利诱,那也没必要忍气吞声了。
好亲戚之所以让人尊重,靠的不单单是那一丝血缘,而是良好的人品与同理心。
年轻人越来越讨厌亲戚,很大程度是讨厌过去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而已,时代更替的弊端具象成每一个人,他们不是罪大恶极,他们只是还留在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环境与人的劣根性糅合出“恶”的一面,然后就这么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就像新的产品总是在不断替换成老的,人又何尝不是时代的产品。
如果他们对你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远离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眼不见心不烦;如果他们并没有伤害到你,只是言语“指导”,不能一笑而过的,那就无视他们,也没必要太过于针锋相对,你可以与亲戚断交,但是爸妈大多不可以。
但生活终究还是由自己掌控。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阁楼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