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老师从大路走到小路时被叫住,请她闭上眼睛,往前走。当她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前面两个大凼凼,这是干嘛啊!看得出,她没有摸着头脑。
问她三年级多久去水田里工作,育秧、平田、插秧、收割。她恍然大悟,大喜。原来这些工作师生都要外出很远去完成,秧插好了回来,要等到秋天收割时才过去,中间的关放水、薅草、驱虫等环节都参加不到,更别提听水里的青蛙、看飞舞的蜻蜓了。
周三请师傅开挖掘机来工作,一天时间把150平米的旱土整理成两块梯田。三年级的孩子深度参与种植水稻因此成为可能。
我们计划用一块田来种温暖颜色的糯米,一块田来种厚重颜色的糯米,三年级两个组来分别工作,有收成加工好了,相互馈赠,各自都有两种糯米,用来打春糕和年糕,春糕用暖色,年糕用深色。
师生到地上,看到两块地都有响当当的名字,暖色那块叫“致良田”,深夜那块叫“嘉美地”,由大家参与决定自己所在组耕种那一块地。
是这样产生的:
老师准备了一个土坛子,里面装上本色和涂了黑色的玉米粒,请每一个孩子把手伸进坛子摸出一粒玉米,全部摸完。如果这组的黑色超过一半,则“嘉美地”是该组耕耘根据地。如果这组的黄色超过一半,则“致良田”是该组的耕作根据地。把手伸进偌大的坛子抓东西这行为本身就令孩子感兴趣,纷纷举手要求先参加。老师请做好准备的孩子先来,于是,好多孩子说,我做好准备了!音量很高。孩子,做好准备不仅仅只是嘴巴说出来哦。
孩子们对两种糯米是各有喜欢,因此,伸手进坛抓玉米粒的过程异常热闹,一群人喊抓黑的,一群人喊不要抓黑的。声浪把隔壁卫校的大姐姐都吸引出屋,她们站在阳台上说自己也想来做农活!难不成这块土地和周边会培养赤脚医生!
地块确定了,孩子们在地名的牌子上书写自己的名字,这块地是这群孩子在春季夏季照顾和耕耘的,到了秋季学期,他们会移交给下一个三年级,由新朋友来继续照顾和耕耘,当然也包括收获现在三年级种下的庄稼。
写完名字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泥掌、木棍、石头夯实田埂,翻捡田里的石块。挖掘机把我们的路压下去有了积水,田里翻捡的石头正好可以把水洼处铺高起来。
临结束的时候,我们往田里放了一会儿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局部蓄上水,孩子们很开心,几个人前前后后拉着流水的水管,要把水洒到他们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文/唐康
图/王砚梅 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