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和妈妈两个人相依为命。起先,他们住在墓地边上,经常有出殡的队伍过来。小孟子也学着跪拜、嚎哭,和小朋友一起玩丧葬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皱起眉头,觉得这样不好,对小孟子的成长没有好处,说:“不行,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住了。”
于是,孟子就跟着妈妈搬家了。搬到了市集上,就是现在的商业街,靠近一家肉铺。小孟子,这会儿又学着肉铺老板剁肉做生意,学着讨价还价,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看见了,又皱起眉头,觉得这样不好,说:“不行,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住了。”
于是,孟子又跟着妈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小孟子开始学习人家读书认字、进退行礼,变得彬彬有礼了。孟子的妈妈看见了,满意的说:“这才是适合我儿子住的地方啊!”
后来呢,孟子长大一点,开始读书了。有一次,他逃课回家,正巧碰到妈妈在织布。妈妈看到他逃学,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而是把织了一半的布割断了。
小孟子吓坏了,跪下来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
妈妈说:“读书就像织布一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我织布从一根一根线开始,一点点织,慢慢的才能织成一小段,最后织成一匹布。读书也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不能偷懒,坚持下去,才能有进步。否则,就像这匹布一样,半途而废,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孟子听了妈妈的话,从此专心学习,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注:前面讲到人的本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坏,所以小孩子必须要好好教导,这里紧接着,就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到孟母为避免儿子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几次搬家,和前面的内容紧密相连。而孟母教子以及接下去的窦燕山教子,都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讲完了这两件事,才讲到了老师该如何教导学生。
孟母三迁中讲到,孟母搬家到市集,小孟子开始了学做生意,孟母不喜欢,觉得不利于儿子的成长。这是因为,在古代,士、农、工、商,排排队,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还不如种田的,这和现在的观念是有区别的,要注意。
孟母教子的故事,可以看出母亲在孩子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历史上,许多兴旺发达的家族,其背后一般都有一个宜室宜家的女子,或者是母亲,或者是祖母。而这个女子多半是极具牺牲精神的。孟子成年后,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国君实行仁政。他在告别齐王、离开齐国之前,曾踌躇不定,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还要随自己奔波,不能带给母亲稳定、安康的生活。孟母知道后,鼓励孟子按照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去做,不用顾忌太多。所谓夫死从子,大约的意思是,丈夫死了,儿子成为一家之主后,要起到辅助儿子的作用,儿子有什么志向有什么抱负,要鼓励他去完成。这大约便是母亲真正的伟大之处。
另一方面,孟母教子的方法,对于现代的家长来说,仍然很有启发。面对孩子的逃学,孟母的处理方法,理智、有效。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大工程,如何做好这项工程,考验的是父母的智商、情商,还有修养。常听得一些妈妈说,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忍耐、学会等待,学会调整心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之前一直没能学会的,好好的重新的再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