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到北京工作之后,我从来没有用“北漂”这样一个标签来形容自己,觉得自己很不符合“北漂”这样一个凄美又酷炫的词语。因为我的生活真的没有太多漂泊感。排在前面的几个词语我仔细的想了一下, 大概是穷、没朋友、没成就感。
周一到周五,清晨七点我挣扎着爬起来,提前在手机上预约楼下一个摩拜单车,匆匆忙忙洗漱后,穿上洁净的白蓝衬衫、黑裤子,下楼骑车去地铁站。但很多时候一天的好心情毁于找共享单车,明明在手机上预约了,下楼车子却不翼而飞了,始终没有明白到底是哪一链条出错了,找不到的时候整个人的气点就非常低,一个人生闷气,假若是很容易就碰上一个车锁、车链都好用的小黄车,就觉得今天运气真是爆棚,有时候在路上还会和小学生飙车,谁还不曾是少年!
到地铁站,每个早上的地铁基本都是一个模样,拥挤的车厢看上去再也容不下一个人了,事实上,每天可能还会再挤上来20多个人。真神奇啊,不禁让我想到“地铁的空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会有的。”有时候我会假寐,有时候我一脸不爽,但仍然大气不敢出一口,毕竟大家都不开心,没有谁活的容易,谁有钱愿意做地铁啊。不过像我这种懒人,为了多睡几分钟,总会准确预测出哪个车厢下车,离电梯最近,换乘的步行时间最短。
上班的时候有的时候充满干劲,觉得“啊,我终于要开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有的时候又会觉得,“工作到底是工作,我们不过是资本世界的小棋子,为人做事,拿人钱财罢了,管你愿不愿意。”我的工作一天大致没有什么波澜,自己可以分配自己的时间,做事的方法也全由自己决定,倒也还不错。
晚上六点或者更晚一点,我会下班,不再像以前一样,加班到深夜,在公司吃饭,然后坐地铁返程,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强烈的倾诉欲望被磨灭了,对于一个写东西的人来说,这算不上什么好事,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灾难。但还好,我还会有当下的感受,虽然很可能过会就忘了,但是当某一种东西触动我时,我就能清晰的回忆起从前的某个瞬间,那种记忆、味道甚至当时的画面和色彩。
地铁上我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显得更充实,有时候听英语流利说,有时候看《搞笑一家人》,觉得这时候仿佛是一天最充满希望感的时刻了,觉得自己还生动的活着,而不是麻木的老去。
下地铁,从熟悉的育新A口出,八九点的地铁站是没有共享单车的,我一般是走回小区,路上人烟鼎沸,夏天摆满了一路的烧烤摊,满大街都是烟熏火燎的,令人想要逃离,路上有时候我会害怕,我通常会和爸妈视频或者打电话,和他们讲啊,今天在公司吃的可好了,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还刚发了工资,你们想买什么,我给你们打了一千块呀,你们就拿去花就好了呀!
上楼,回家,楼道里的感应灯很不灵敏。开门,脱下鞋,丢下包,一个人平躺在床上。漫不经心的打开微博、淘宝,有时候看看我老邢的直播觉得能真实活着的人真好。
偶尔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有点诗意的时候,就是早上出门前,我骑行在小区阳光照耀下茂密树叶里的影影绰绰的感觉了,觉得伸手能触到阳光,甚至还有自己以为的美好的未来。
那天,我在朋友圈里转发腾讯学姐写的一篇文章,叫【一位正在垮掉的北漂】,不太会玩微信的我妈竟然打电话过来非常不好意思的说,“如果你在北京不太开心的话,就回家,也没什么不行的……”我慌乱的急忙搪塞我妈,“没有啦,我挺开心的,住的房子好,有洗衣机,吃饭也吃的很好,什么都不遭罪,那是我学姐写的啦,不是我写的呀。”
很多时候,我过得并没有那么开心,虽然吃穿住不愁,但是还是会有其他很多小烦恼的,大多数时候,我都一个人默默消化了,有时候还需要我这个智囊去化解别人的烦恼。我安慰了很多人,却安慰不了自己。
昨天和高中损友北航小王一起出去胡吃海喝,直到把自己吃进了医院。腹痛想死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让我爸妈知道,只是事后并无大碍,隔日再和他们说起这样的事,我也就嘻嘻哈哈过去了,把谈话重点放在以后我再也不吃那么多好东西啦,他们安心的笑笑,我也笑笑。
但是我真的和描述中的我过得一样好吗?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缺什么呢。
缺钱,没能力让爸妈少辛苦一点。
缺朋友,再也没有遇到像大学里那么多要好的能随便说什么的人了。
缺成就感,工作是可以成就个人,但更多的是千万个个人成就一个公司。
那我能和爸妈说这些吗。
当然不能,就算是咬着牙,流着泪,也要往前走,并且走下去。
因为,我,不止这样。
你也,不止这样。
我总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变得更酷,过更好的生活。虽然万事开头难,接下来难,最后难。但凡有一点甜,我也会觉得啊:
这一路,没算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