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是我个人认为前三节里面最“水”的一节课。
并非是说这一讲里的内容没有用,而是在我的认知里,这其中大概是人们普遍能够意识到的问题。如果你下过象棋,或者随便一种什么棋类游戏,你都会知道,如果你想要赢过对方,就需要思虑在对方的前面,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想的步数更多,自然胜率就能相对更大。这个例子点到为止。
在经济学当中,看得见的往往是指字面意思,我命肉眼能够识别到的信息,比如汽车技术的大发展,会令从前的马车夫们逐渐失业;而看不见的则是指一些大概率将会因此发生的连贯事件,但由于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看不见的事情需要靠臆想或者推测,所以它们又是不可名状的。(以上是我基于课程内容,个人归纳总结的)
可是即便是我们大概率都已经熟知的“水逻辑”,那为什么还要特意花一讲时间来提及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思路是思路,生活是生活,很少有人会把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无论大小,都用近乎于弈棋的脑路去思考。而经济学所探讨的范畴,又遍及生活的各种领域。在学习之前,界定一下我们将要了解的内容结构(某一种角度),或许这是将这一点拿出来讲的原因吧,所谓“丑话说在前头”。
经济学关心的一个最核心问题是比较和选择。而要做好比较和选择,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还要尽量去看见那些不容易看见的东西,那些需要通过推测才能看得见的东西。
然而比较讽刺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只能靠“猜”。能够直接把这种大实话直白说出的学科,也是令我服气的。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