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课,一位家长走过来说咨询我个事情,我一听完就忍不住笑了。
原来两岁半的乐乐上课迟到的原因竟然是坚持要自己穿鞋子,不会系鞋带的他打了个死扣,结果穿不上、脱不掉,浪费了十多分钟。妈妈气的不行,孩子莫名哭闹。
随后妈妈又补充说,
“也不知道怎么的,最近孩子脾气大的很,晚饭后一起吃香蕉,爷爷帮他剥好一个,他不仅没拿着,反而一手甩开,非要重新拿一个自己来剥,就是一头小倔驴!”
“还有,盛饭的时候必须要自己拿勺子盛饭,你说,那么烫的锅啊碗的,我可能让他去碰吗?”
“今天其实还好,要是再遇到必须由他来开门、开电梯的话,估计我们会迟到更久!”
原来乐乐“习以为常”说,“我来开门、开电梯,”如果爸爸妈妈先按了电梯,就算电梯到达、门开了,也要等到电梯门关上了、自己再重新按!
妈妈吐槽完表示一万个心累,执拗的孩子让人崩溃啊!
“真的好怀念小时候那个乖宝宝,听妈妈话的小可爱。”
说完我们拥抱一下,这是多少妈妈的心声 ,但孩子就是在这些让你哭闹不得的瞬间悄悄长大了。
以上所谓的那些行为表现看起来是执拗、不听话,实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执拗期。执拗期的孩子经常会说3个关键词:我、自己、不可以/不要。
你会说,孩子变得固执、认死理、必须让其他人听他的、一点芝麻大的小事没按照他的意愿就连哭带闹、还不许别人碰他的东西。。。。。如果你家里有3岁左右的孩子,相信也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吧。
孩子为什么如此执拗又无理哭闹呢?简单来看,原因有两点:
1)孩子内在秩序被打破
孩子在2岁半到3岁或4岁的阶段,进入秩序敏感期,并在这之后形成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
孩子喜欢尊重既定的习惯或程序做事,并期待世界能按照这种秩序感运行,一旦有成人破坏了孩子的内在秩序,他就会为了维护这种秩序而抗争,如此引起他们焦虑、哭闹,出现开头提到的那些孩子表现。
2)这是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
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并发展和延续,喜欢占有食物、玩具,通过拥有物品来认知“我的、你的、他的”。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由此也变得喜欢挑战大人,并从中体会自己的力量。
那么,面对执拗期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更新一个认知:我们可以允许并接纳孩子的执拗,而且孩子并非一定要特别听话,其实家长更期待的是和谐有爱的亲子关系,少一点哭闹、争执、吼叫。
而聪明的家长只要做到以下4点,就可以顺利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敏感期、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1.赋权,顺着孩子,多让他去尝试
当然这是对无关原则的事情,比如就要自己穿鞋,哪怕穿反了。当他知道左右脚穿反了是这种(不舒服、不协调)的感觉时,他下次就知道要正过来了。
比如大半夜的不睡觉,偏要去给玩具排排队,数好以后再上床。当他“把一切安排好了”,自然可以睡个好觉,否则免不了睡前拉锯战。
比如执行前先征求他的意见,“现在可以打开快递包裹了吗?”你会发现孩子很欣喜地说:“可以。”而不是孩子见到家长已经开了包装、破坏的东西还不回去了、自己还没有参与,他就会一屁股坐地上哭闹起来。
赋权,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并且体验“我能、我可以的”成就感。
2.关乎原则的事情,家长必须和善而坚定
比如孩子早上说不想去幼儿园,家长第一反应: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该上学就是上学、说什么也不行,赶紧跟我走!
其实家长不妨先给到理解孩子的倾听和共情:“我听到宝宝说不想去幼儿园,妈妈有时候也不想去上班。让我猜猜宝宝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呢?是因为太想妈妈了?还是因为在幼儿园没玩到新的玩具呢?”
一般来说,妈妈还没讲到第三个猜测,孩子都会咕噜咕噜地讲出来很多,妈妈只要“嗯、是的、原来这样、妈妈听到了”来回应孩子,孩子感觉到被倾听和尊重了,同时又有妈妈的关心和安慰,就会比较平静。
这时妈妈再说:“那你今天愿意让爸爸送你去幼儿园还是让妈妈送呢?”给到孩子一个有限的选择,注意力就会被转移到思考问题上,而且选择的权利可以满足他们对秩序感的需求。孩子就会很开心地做出一个选择,乖乖配合。
3.有些“不自量力”的事情要帮助孩子
走向独立的孩子很想去表现“我能、我可以”的能力感,但有些事情他们做起来有些“不自量力”,比如还走不稳楼梯的宝宝偏偏不扶扶手,比如没有门把手高的孩子一定要自己拿钥匙开门,还比如看到厨房忙活的妈妈就要参与进来做饭。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有方法的介入,因为你直接提供帮(代)助(做),孩子一定会一百个不愿意!所以要记得常说一句万能的话:“宝宝在自己上楼/要开门啊?真棒!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告诉妈妈哦!”
这句话就告诉了孩子,你可以做,并且我在关注着你,还时刻准备着帮助你,但我不剥夺你做事情的权利和能力,肯定孩子为独立做出的努力,又尊重了他自己是否要求帮助的选择。
请相信:孩子一定会主动寻求妈妈的帮助。
而我们不也期待着能在做事情过程中帮助孩子培养能力、提高技能吗?
4.危险的事情必须明确禁止
比如马路上拒绝妈妈领着走路,车多人多的危险也多。这时必须告诉孩子需要大人领着或者抱着,还可以坐在自己的小车里,并且给到他自己能做主的事情,类似你可以一手让妈妈领着、一手拿着你的玩偶;我们一到游乐场,就可以松开手让你自己去玩了,你觉得怎么样?
还比如吃饭时间到了,孩子偏要去盛饭,不妨转移孩子的关注,建议他:“你来帮助我们分筷子,怎么样?在你这个年纪,很少能有小朋友做到,你要不要试试看?”这样一下就能激发他的兴致。
还有的孩子非要自己倒开水不可,家长磨破嘴皮讲多么烫他都不会听的,反而觉得是妈妈就是故意不让他玩。这样情况不妨让他体验一下,拿一个摸起来是烫的玻璃杯,但不至于很烫,让他来摸一摸。
要知道孩子是很聪明的,真有危险,他也是避恐不及。重要的是我们尊重他、并提供条件让他了解认识到,孩子不就是通过不断体验才长大的么,而且孩子在最不可爱的时候,其实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
综合以上建议,发现无非也就两个字--尊重,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家长尊重孩子的物权、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想法,在这基础上对孩子行为进行引导。
切记一点:强制干涉或责骂惩罚,也许能换来孩子暂时表面上的听话和顺从,但是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也可能停滞不前,执拗期的时间也会变长。
所以最后再对正在经历秩序敏感期的家长说一句:挺住不哭,方法总比问题多,等过了这阶段鸡飞狗跳的日子,回头想想,还会觉得这个小家伙挺可爱的!
愿每位聪明的家长都能找到和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相处的正确方式,拥有更多和谐快乐的亲子时光。
我是早教老师丛丛,同时也是一名专注0-12岁儿童成长的正面管教家长和学校讲师,在校讲授儿童社会情感与技能培养课程。期待和更多家长朋友交流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育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