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洒满了大地,撷一束阳光,抚过心间,唯有“学”的芳华,沉香流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德育没有终点,教师们的学习也没有止境。感谢济南市教育局思政处王处长的组织的这次线上培训活动。每一次的培训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成长,一种反思,一种破茧成蝶的过程。也许由于自己的悟性及各方面的能力属于学困生,所以成长的比较慢一些,不过我从未有放弃过,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三天的培训内容安排紧凑,收获满满。我想再好的培训内容,关键要践行到实际行动中。正如王处所讲,即使我们的爱学生没有感受到我们也要努力去爱,为了我们的事业和尊严。听着各位专家的报告,反思着自己的教学,从教23年。我欠下了多少情债?
一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12月10日上午,王雄教授的讲座,讲到了面向未来的德育,王教分享的第一个案例 :北大哲学系一位优秀学生退学之后的问题思考。引发我的感慨,因为我班的级部第二名也休学了。这个孩子成绩优异,当时身材比较的矮小,初三了只有142厘米。在她成绩的光环下有一颗极度自卑的心,终于学校体检时,量身高体重的环节在个别同学的笑声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棵稻草,她精神一度崩溃,从此不来学校了。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孩子优秀到没有朋友,原来他没有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在王教授的引领下,我第一次深入的认识这种能力。这是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与幸福的重要因素。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因此,我们与学生相遇的过程中,构建学生社会情绪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什么是真正的自信?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仍然相信自己;做错了事儿,我知道怎样让下次变好;我不在乎别人的指责,但关心自己哪里需要改进的;我不够优秀,但会一 直喜欢我的样子;我有缺点,我承认,但我依然爱自己。王教授从以上五个层次进行了分析。这也是一名老师积极心理品质必须具备的特质。只有充满自信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充满自信的学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负面情绪,我们必须学会认同接纳,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学会共情。我们的课堂不是在培养分数,而是培养一个明天的社会人。
12月10日下午听了陈立云校长的讲座《用心追求德育的境界》,感触颇深。陈校长对教育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一下午3个小时的培训中,她始终活力满满,,她脸上的微笑,眼中的光,都在诉说着对教育真正的爱。陈校长对德育活动的开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是效果显著。比如在家育中的非暴力沟通,零距离家长会,亲子戏剧营等对我的启发很大,家长和孩子通过体验式的活动参与,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而大家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这些难题,在陈校长设计的这些活动中似乎都被轻松解决了。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这应该就是教育的智慧吧。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做一个幸福的德育人”。 德育工作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的成长,更是职业价值的增值。王处说过要关注课堂上离我们最远的学生,所以,我要主动一些再主动一些。
二:你若奔跑就能听到风的声音
12月11日上午聆听了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丁如许教授的讲座《打造魅力微班会》---提 升 班 级 文 化 建 设 的 软 实 力。连续3个小时的讲座丁教授的儒雅之风,对教育的热爱执着之情,面对问题的智慧解决,对年轻教师的引领培养深深感染着在做的每一位听会者。丁教授的报告,干货满满,受益很多。我从全新的视角认识了微班会,微班会具有“短、小、快、灵”的显著特点。能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微班会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最有效果的。观看视频、讲述故事、开展活动、分享照片、运用比喻、进行对话。这些活动可以在班会课、晨会、午会、自修课都能进行。讲故事是岁月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是文明的宝库。班主任要成为故事大王,要善于讲述哲理故事和人生故事。好故事的五个要: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叙事要生动,神情要自若,语气要丰富。开展活动,分享活动体验小活动,大德育。活动,喜闻乐见、重在体验、易于操作。丁教授的讲座色香味俱全,既有大餐也有开胃小菜。软吸管和土豆的故事,中午我试了试,没有成功,应该是技巧不到位,我会继续尝试。特别是在如何坚持梦想这一环节,丁教授分享了自己请袁隆平院士题词的故事。经历了重重困难,丁教授通过自己的坚持和执着,自身的格局和智慧,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信念,拿到了袁老的题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丁教授自身就是一本德育教材。自身的身教已经成了德育的教材,这就是一个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面对自己所交的班级的背景不同的孩子,面对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需要老师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努力,在自己的一片烟火中绽放自己的德育光芒。感谢丁教授的两个微信公众号,我迫不及待的加入后,利用中午时间进行了浏览,真的是宝藏,期待自己的德育工作能在各位优秀老师的分享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12月11日下午又聆听了王雄老师的讲座:德育的创新,关于学生生命健全发展的讲座。王教授讲到人的生命,包括生理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决定孩子未来最终的因素是品格出众。王教授引用了康德的人生目标:自由即自律,而且人只有自律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我们的教育就是塑造品格健全人。在最后的沙龙环节我明白了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在不断的成长中进行完善。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在故事中成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作为老师或家长应该学会陪伴,接纳,鼓励和支持。
三:借力东风,携风而行
12月12日上午聆听了刘佳教授对于乡土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是一名从教了23年的乡村教师,也从事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提到乡土,大部分人就以为农村,这是我们的标签。今天我听刘佳教授的讲座才打开了自己的视界。乡土常用来指“家乡”“故乡”或“地方”,具体到教育的视角,乡土可以理解为学生或学校的所在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任何学生都有家乡或故土。任何学校都有所在地及其独特的生存条件、发展资源和文化品质,这些都是乡土教育资源,都可以形成鲜明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乡土课程。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对他产生影响的地方就是乡土。开发乡土课程,并不是一个人的事,应该是一个顶层设计,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深入的过程。感动于王富贵校长对乡土课程的执着开发:“升子”的教学从量变到质变,引领学生感恩教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推石磨”从两根绳子拉动到短扁担移动再到长扁担的轻松推动,其实这就是力学中杠杆的原理,就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给苹果套纸袋”~爬梯子~找角度~选果~套好纸袋。“苹果酵素的制作~品尝~修正方案~包装的选择~广告词的制作~专家的鉴定。“烂苹果与好苹果”更是从烂苹果的再利用~各种选择~成果展示~烂苹果的高光时刻。当乡土课程的开发成为一种形式,谈何育人?如果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谈何育人?关键要有老师真干起来才能起到王富贵校长那样的智慧引领。期待乡土课程真正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那一片烟火气。那就从自身做起吧,也许开始只是一点火星,期待在行动的路上变成一束光。
12月12日下午在云端聆听了冯长宏局长的讲座和善而坚定的引导我们《培养学生内心的力量》幸福管教。干货满满,收获多多。冯局长从身边的教育事例的惨痛教训,引出了培养学生内心力量的方法。听着冯局长的讲座我想的比较多的是在初中这个特殊阶段,“差生”,我们该背负多少“情债”。有时我看着班级里一张张本该生动却面无表情的脸,看到一双双本该朝气却满是疲惫的眼,总有几个学生不在听课更甚者呼呼进入梦乡......学着学着就没了学习的兴趣,教着教着就妥协于这些学生,并倍感回天乏术,无药可救。有时我会感觉我很难驾驭我的课堂,你也会觉得对少数学生无计可施。我明白我可以往前迈一步,我有很多可以变着法的工作来与这些学生“周旋”,而让这部分学生对我心存感激和歉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他们。陪学生一程,幸福我们的教育人生。提升自己的人格(教学)魅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力量,借助这次培训的东风,而不断向前,主动走向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