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苏黎世落地时是早上六点多,虽然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但在飞机上的十小时我都在昏睡中,所以下飞机时精神特好。
因为提前订好了酒店和行程,姐们的攻略也做得够细,一路上除了语言问题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瑞士是多语言国家,据载:70%瑞士人讲德语、23%讲法语、6%讲意大利语、0.7%讲列托罗曼语,而我们四人唯一会的外语只有撇脚的英语,担心如何沟通。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瑞士人都是语言达人。
到苏黎世的那天正是阴雨天气,温度也很低,11月底的苏黎世温度将近零度,不过感觉比北京刺骨的寒冷好多了,但是我们的手机电池极速下降至零,没多久就把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的电也用得差不多了。
从苏黎世机场持瑞士通票可免费到苏黎世火车站,我们将行李寄存在苏黎世火车站的行李自助寄存处,超大行李(24寸以上的箱子)9瑞郎,一般行李箱(24寸及以下的箱子)6瑞郎,第一次使用自助寄存,费了好大劲才找着,因为晚上要住在卢塞恩,所以先寄存好行李。
苏黎世位于瑞士中北部,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瑞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欧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2018年,苏黎世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苏黎世有人口40万,面积91.9平方千米。市区被利马特河分为东、西两岸。西岸是苏黎世的老城区,而东岸则是苏黎世的新城区。 苏黎世是欧洲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瑞士银行业的代表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由于这里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银行的总部,其中半数以上是外国银行,故其又被誉为“欧洲亿万富翁都市”。
到苏黎世的那天正好是周日,大部分店铺都不开门,走在苏黎世的大街上,除了欣赏建筑外,只能欣赏瑞士的橱窗文化。
在苏黎世,古老文明和现代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几个世纪前的建筑和摩登的商店处处可见。大街上行人稀少,空空荡荡,商店几乎都不开门。据说,瑞士人都去度假了,徒步、爬山、骑行、滑雪、滑翔等是瑞士人最热衷的户外运动。
瑞士的公共交通非常便利,城际铁路(类似于高铁)能将你运载到瑞士的各个城市,市区则依靠古老的有轨电车,在中国几乎已经消失的有轨电车几乎可以通向苏黎世的每个角落,这也是说明苏黎世城市很小,同时也反映公共交通网络密布。公共交通信息透明,所有站牌上都有明示,几点几分到站,间隔几分下一辆车到,而且标注着后面每一站的到站间隔几分钟,精准到分。
我们提前在网上买的瑞士通票,城区所有的电车均可免费乘坐。苏黎世的街道很窄,接上停放的私家车也很小,以实用为主。沿着火车站出来左拐就能看到利马特河,苏黎世著名的三大教堂:苏黎世大教堂、圣母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分散在河的两边,尖尖的塔顶尤其显眼。
走在苏黎世的老城区,尽管店铺没开门,但是精美的橱窗设计很有看头,瑞士手表、服饰店、珠宝首饰、花店,种类繁多。
班霍夫大街和圣奥古斯丁大街因奢侈品聚集而闻名,都位于老城区且相邻。小小的苏黎世城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现代化的都市气息,苏黎世仿佛一个静谧的小镇,在小小的城市里穿梭,在每个街道中走走停停,时间仿佛都停止了。
苏黎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一是因为瑞士优越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生活压力小;也在于他们关注环保,热爱大自然赐予的每一寸山川河流,在一个没有辉煌的历史,没有绝美的大自然奇迹的国度,也能创造出旅游业的超高收益。他们只是将大自然最美的一面加以保护和完善,并呈现给世人。瑞士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干净的国家,这也是我们在后来的行程中深切感受到的。
也正是因为瑞士社会福利好,入职人士收入高,据说瑞士人只要老老实实的工作,月薪能轻松拿到三四万人民币。瑞士人崇尚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从精确到极致的钟表业就可看出。可能因为70%多的德语人群,因而也继承了德国人的严谨工作作风。
瑞士消费水平居欧洲之最,据说很多瑞士人周末都驱车前往法国、德国的超市购物。在苏黎世,我们找了一家坐落在班霍夫大街边上的军械库地窖酒店吃饭,据称是网红酒店,酒店爆满,上菜神速。
酒店因墙上挂满了军器械而命名。我们要的是西餐,味道尚可,只是份量太多了,价格也很瑞士。
饭后我们来到了火车站附近的国家博物馆,持瑞士通票免费入场。博物馆很大,建于1989年,有100多间陈列室,介绍了从原始文化、石器时代、罗马时代及近代的文化和手工艺品。走马观花般地转了一圈。出来就是静静的利马特河,沿河而上是连接着的苏黎世湖。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仍有天鹅在湖中闲适的踱步。在苏黎世的街道上游荡,看不到国内旅游景点嘈杂的旅行团队,有的只是小镇般宁静的街区。
从苏黎世出来,我们踏上了去卢塞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