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村里的小学启蒙的,我刚上学了的时候村里的学校还有四五位老师教着四五个年级的学生。等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这几位老师全都调去了其他的大学校,当时称作“完全小学”,也就是一到六年级都齐全的学校。而我们的“村小”仅剩两个年级和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也是从其他地道调配过来的,姓张,年纪大概四五十之间。
张老师不是我们村的人,家住的地方和学校颇有一段距离,而且当时很不方便,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只能靠步行来回。每天一早我们都要上早自习,起早贪黑实在麻烦,张老师周一到周五就住在学校里,周五下午放学后回家,周一清早背上一个礼拜的口粮到学校。
“村小”里的老师没有食堂,衣食住行全都是自己解决。早上去学校经常看到张老师在教室外面给煤球炉子生火,课间时间张老师用一个小铝锅在炉子上煮饭。学校里只有一间房牵了电线,那间房就成了张老师的卧室兼办公室。至于自来水,当时整个村子都没有这种东西,好在小学在一个大院旁边,而一般的大院子都会有一口水井,所以张老师和院子里的人一样自己去井里挑水吃。
关于张老师的教学质量,我倒是没有任何印象了。只记得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耳朵有些背,讲话的时候稍微有点结巴,有时候还有些吐词不清。但是他对学生很好,村里的冬天很冷,教室的窗户还漏风。张老师的炉子上随时都烧了一壶热水,课间休息的时候会把热水倒进一个大木盆里,让我们泡脚取暖。我家离学校很近,我习惯在学校把作业写完了,两手空空的回家,有时间写的晚了,恰好碰到饭点,张老师会让我同他一起吃完晚饭再回家。
上完二年级以后就去了其他学校,张老师继续留在村里的小学教书。至于村里的学校是何时取消的,张老师又是何时走的,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最后一次见张老师是我上初二那年,那时候初中是要寄宿在学校里的。有个周天的下午,我们村里四五个人一起去学校,刚好下过大雨河里涨水了,原本水里过河的石头都被淹没了。一个人光着脚在河里洗东西,仔细一看这人是张老师,我们都礼貌性的叫了一声“张老师”。他笑了笑,起身卷起裤脚把我们几个一一背到了河对岸,然后继续低头洗东西。
今天在家看书,看到很多人都是因为少年遇一恩师,才有后面的大翻作为。突然想起了张老师,他不是名师,也不是我的伯乐,但是他的温厚善良,却让我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