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的一篇自述,因话语质朴、感情真挚、故事写实,给现实壁垒里的赶路人带去一些坚定。作为资深的“老北漂”,回顾过去历历在目。文字中的自由灵光,将命运的维艰涣散的异样轻盈,只是这份潇洒的背后,只有放浪者才能坦然面对。
《我是范雨素》本是一篇纪实散文,却因提到的人和事有着时代难以磨灭的印记,站在历史的城楼之上,不免会看到几代人的命运挣扎和强大生命力。在纷杂的世相里,范雨素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然而,语言的能量,文学的魅力,让一个质朴者格局瞬间变大,笔尖的自由将生活的困苦消解的无影无踪,留给市井人情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路途。
北漂的悲叹在一轮又一轮的10万+中呻吟而过,房价之高,阶层之固,梦想之涩,现实之艰,随便一条都可以让北漂们彻底心死。然而,在范雨素这个“老北漂”的笔下,似乎只关心生活的近处,在远离市井的城中村里,她只追随自己的诗和远方。所以,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多欲望的苦恼。即便出版社的橄榄枝已经伸向她,却依旧难以撼动她对命运的笃定:“习惯了靠苦力谋生,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
她说自己生命开头像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的戏弄将其装订的极为拙劣。然而,在装订的套子里她并没有认命。物质的悲苦里,她能在文字灵光里感到阳光。这些质朴的自由,或许就是感动他人的质子。但这些仅仅限于“笔尖自由”,在现实的壁垒里,不管是范雨素还是余秀华,都不能称得上是“人生赢家”,即便能感动全世界,但却难以撼动自己悲苦的命运,这种时代的焦灼着实让人尴尬。
讲真,这个世界对于人生的考核太严肃,才会出现“北漂哀叹的横尸遍野”,所以必须有一种智慧和欢乐哲学作为调和,才能化悲痛为力量。这一点范雨素比余秀华显得更具有功力,因为在深层次的骨髓里,她以自己的视角去体察他人,调侃与幽默之间的人生叹惋,留给他人的却是蜜糖之果。
总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可是在节奏秒删的世界里,文明的度量却成为物质的奴隶。北漂再苦,那也是自己选择,既然北漂,就不要动不动玩苦情戏。物质层面的三六九等,是人类优胜劣汰的固然体现,但自己内心的固守和安定,却只有自己能触及。再苦再累,到头来还需要左手知右手冷暖,悲叹的囧态,只能让所谓的“阶层固化”成为一种显学。
范雨素的自述里,看到的更多是别人的样子,全篇自己的描摹并不是很多,详实的情节和自由的笔尖里,更多的是对生活速朽的包容。类似的个人境遇,局外人即便能在10万+下疯狂簇拥,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过如此的生活,这或许才是众人与“范雨素们”最大的差距,这其中的“阶层固化”才是病态世界里的核心基质。
这就像,从看脸到揣摩内涵,属于爱情逻辑范畴。如果,反过来再去考证问题的对错,似乎就并不如意。这在病态的社会里,好像并没什么过分。只是艳羡的“笔尖自由”告诉我们,想要沉住气吃硬饭,总需要几分孤独的力量和遥望诗和远方的勇气,不然或在现实的世界里,怎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