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公司年会遇到萧秋水老师,她送给我她的最新的作品《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我在回成都的火车上就开始阅读。用我一如既往的囫囵吞枣式的快速阅读法,但我还是没有能在一天或者一周之内就读完。加上春节都玩儿去了,我用了整整三个星期才完成。昨晚看完后我确定,这是我会多次重读的一本书。
很多人都说萧女神是鸡汤高手,包括她自己也这么说。我觉得《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这本书,除了标题矫情、鸡汤了一点,内容一点也不鸡汤,每一篇都很实用,许多内容也对我有启发。
关于学习和成长
学习应当是贯穿终身的习惯,走出学校以后更应该重视学习,因为不会再有人耳提面命敦促你学习了,全部靠自觉。
我对学习一直充满热情,不论是通过读书,还是其他方式,对生活中的事物也有极大的好奇心。但是我的目标非常不明确。我没有分解我的学习需求,并且各个击破,所以吸收很混乱,效率很低下。
记得刚毕业的那年,工作比较轻松,总觉得无所事事,也不知道该学点什么比较好。就干脆背英语单词,背完六级背GRE,一遍还没有背完就泄气了——我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我做过很多事情都有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历程:没有目标,盲目的开始行动,新鲜感过去,没有持续动力,慢慢放弃。
萧女神的微信文章《为什么我学东西快?为什么你学东西慢?》里面提到:
学东西慢,会有很多原因,比如:
1、不知道学习的意义。
2、没兴趣。
3、没掌握正确的方法。
4、下的功夫不够。
5、不用心。
6、没看到学习的好处,还没等到好处出现就放弃了。
……
我之所以把“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放在第一条,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以前我也大概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依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就是意义在哪里,直到现在。今年我将会完成我曾经的目标:给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写一篇书评。这既是读书方法,也是学习方法。以前放弃了这个目标,是因为觉得实践很难,要花很多时间,其实可以通过一些学习和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效率的。
我发现自己从前做事情真的是太慢了。读一本书可以很快速,但是读完之后留下的东西少之又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和书评更是难之又难。对比与萧女神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写文和发文的速度和质量,我才知道自己到底LOW在哪里。
上个月的第二篇文章,我发过一篇去年的阅读总结,虽然一年才读完四十多本书,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居然还算是比较多的了。其实很多书读完以后我只记得大概的印象,并没有动手去记录或者总结更多的内容了。
所以问题来了,我的阅读书单,能否代表我的学习和成长的成果?
答案是否定的。
我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炫耀式的读书了。以后要说明自己读了多少书,就拿出读书笔记来计算。光是读过,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能证明自己的进步成长的不是读书的数量,而是读书的结果——产出的数量。
《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这本书中的学习篇、读书篇和影视篇有很多学习的方法,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成长也是书中的主要观点之一。
关于学以致用
我做读书交流会活动到现在已经长达九年了。中间虽然有间断,但从长远来看,其实都是有延续性的。做了这么多读书交流,我发现我的成长并没有很多。为什么?
1、缺乏记录和深入的探讨。
虽然每次活动我都会写活动总结,但是大部分是从感性的角度去写,泛泛的说收获很多,但是具体到哪几点收获和认知,就很少总结了。虽然每次活动我都会让分享人推荐至少三本主题相关的书籍,但是这些书籍我自己也没有认真读完过。虽然经常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但是深入探讨很难,主题太泛,常常离题万里,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2、社交性大于学习性
读书会的核心往往都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外围经常参加活动的朋友也往往是浅层次的交流和学习。读书会的最大收获竟然是朋友而不是知识。
3、缺乏榜样和牛人
我自己组织的读书会只能邀请到读书会内部的朋友来分享各自所擅长的内容。或者一起读相关主题的书籍,来分享。互相学习,各自进步。很少有超越我们自身格局的人给我们分享,与我们互动,带给我成长。
所以这样的读书会活动,并没有改变我的阅读方式,我依然泛泛而读,根据兴趣随机阅读。(就这样的阅读方法,一年能读完四十本书好像也算不错的成绩咯)
在书友会的交流中常常会遇到几个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读书到底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气质,还是要学以致用?(本质问题是阅读文艺类书籍还是工具类书籍)
读电子书和纸质书那种方式更好?(好的定义可能是更方便学习或者更有逼格/情怀)
以前我的阅读兴趣集中在文史哲范围内,工具书或者实用性的书读得比较少,后来增加了关于时间管理、理财和茶文化类的书籍,但是依然实用性不大,更多的作用在于增长见识。(时间管理和理财知识我有实践过)
以后,我的需要阅读更多的实用类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技能,然后才有可能将这些有用的技能变现。
这不是一个伪知识分子的堕落,也不是认为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无用而完全放弃不读。只是要增加实用性书籍的数量和比例,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这并不耽误自己文艺修养的提升,甚至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知识管理
了解到知识管理这个词,也是因为萧女神。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知识管理,企业居然还有知识管理团队和专家。直到昨天晚上,我读完《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的最后一个字,我突然之间就领悟到了,(个人)知识管理大概就是将自己所阅读、学习、吸收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总结和规划的某种管理的过程吧。
百度到的知识管理的定义为:
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很抽象的定义,而且是针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定义。那有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呢?
我又从百度百科中找到了这样的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对比我自己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认知和领悟,我忽略了最重要的内容:知识的价值。
书中有一个关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概念。我们所学习和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是我们个人的信息输入,而我们创造的东西是我们的信息输出。比如我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都是信息输入,但是我写一篇书评或者影评,就是信息的输出。而我的弱点,恰恰就在于最重要的输出部分。
小时候我就喜欢读书,但是仅仅停留在享受阅读的快乐的阶段。高中班主任曾经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过:你这个人读书很努力,但是(知识)你吃得进去,却吐不出来。
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明白老师这句话的意思了。多么痛/慢的领悟。
输出也不仅仅是指写作,有很多种知识输出的方式,书中《读书之后,可以输出什么?》一篇有非常多的答案,读完有很大的启发性。
关于行动
为什么我们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答案很简单,没有去做,懂那么多道理有P用。
如果说我以前的阅读计划仅仅是一个数字,那以后我的阅读计划将会变成考核读书心得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总结读书对我的改变和成长。
持续的写作,是将自己的一切知识和信息都转化为有用的知识并输出。这是我坚持更新公众号的目的和动力。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去为了学习而学习,比如我可以在茶的领域生根。所以我的写作内容会跟阅读、茶文化以及个人的学习成长相关。既杂,又专。
提高效率。学习的过程很像创业的过程。有时候效率优先,质量必须打折。速记一篇阅读心得或者观影心得,速记一个灵感或者一些稍纵即逝的信息,并不需要文辞华美,但是一定要快快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表达的方式可以在后期的整理中进行提升。
把握优势。我擅长的技能之一就是文字表达,只不过以前不知道该表达什么。现在增加的信息的输入量,以及慢慢学习知识管理之后,就会有越来越多可以表达的素材了。
以上内容都是我在读完《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的所思所想。我还会选择自己最需要的部分内容反复阅读。好书值得多读几遍。
如果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还比较迷茫,想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很适合阅读萧秋水老师的《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