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刚忙完工作,带着一身的疲惫,合起眼来,蜷缩在座椅上。微信消息的震动声传来,是一位极少联系的儿时同学发来的,说是好久不见想看看我,还发送了一个抱抱的表情,问我过年是否回家。想着自己孤身在他乡,还有故土的朋友惦记关心着,我的心头一阵温热。
然而,转念一想,又有一丝顾虑产生,因为之前就在朋友圈中发现她做了微商,不知道此番问候是不是又是微商们常用的套路。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并非多余。一阵寒暄后,她便告知我她正在售卖某款化妆品,说是现在特别火,很多人都在用。她的心意已经很明确,我虽然有些微的失落,却也如释重负,不必兜兜转转,也就直接告知她自己刚买过化妆品,目前没有购买的想法。她发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我却没有再回复。
我的确是刚买过洗化用品的。假如不是,我大约也不会在朋友圈中购买的。事实上,自从微商兴起到现在,我并没有在朋友圈中购买产品的经历。且不说微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难辨优劣,以及让人质疑的营销模式,只说售后就是一个恼人的问题。如果使用的体验良好,自然不必多说;如果产品体验效果不佳或者没有达到说明的功效时,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了。微信那头的微商朋友还在热切地等待你的良性反馈,好在朋友圈中晒图,而你这边却已是想要退货的心情了。自己的朋友中很多都有过这样不愉快的购物经历,不管是怕麻烦还是碍于情面,退货和差评的念头还是从此搁置了。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顾虑的不仅仅是朋友圈中产品的质量及售后,而是太不习惯让正常的朋友关系附加了浓重的商业味道,不想让朋友之间的互动变成一场以利益为目的的交流。沉寂多年的友情的再度复苏,却只为了产品的销售,为了投票,为了点赞。在私信中你客气地问候,请求帮助,举手之劳我也就照做了,如若过于繁琐或者违背了初衷,那我也只能表示抱歉了。
当你打开朋友圈,想要了解朋友的生活动态或者浏览有趣味的分享内容时,看到的却是被刷屏的产品推销信息。这就像你在网络上搜索叶芝《当你老了》的深情朗诵时,跳出来的却是名目繁多的成人用品广告一样,这与自己的心理预期似乎相去甚远了。你从来没有兴趣深刻地了解微商,你只是不想让自己洁净的生活受到过多的打扰。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屏蔽朋友圈中的微商吗?
此时早也不是微商初兴的年月,要么信任购买,要么屏蔽或删除,这好像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过多考虑的问题了。
去年阿美就曾经问过我,为什么她一做微商大家都不理她了。其实,朋友做微商的初衷,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杜甫曾经写道: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其用意虽说是用当年一起求学的人早已是高官华服,来反衬自己半世落拓的现实处境,却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颇为显赫的朋友圈。自己的身边当然也有春风得意、生活顺遂的朋友,大部分却都是用努力与勤劳支撑着家庭,经营着小日子的普通人。接近三十岁,开始忧心孩子的衣食和教育,生活的重担压落在他们曾经稚嫩的肩膀上。不像我这个大龄女单身,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得我的一些女性朋友选择了既投资少、专业技能要求不高,又有闲暇照顾孩子的微商之路。
如果是熟识的朋友,一天之内发送的广告消息不超过3条,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选择屏蔽的;如果是至亲至爱之人,他(她)无论怎样发消息霸占了自己的朋友圈,我大约也是不会选择屏蔽或删除的,毕竟生命中的至亲至爱稀少而珍贵,毕竟在情感的世界中我们愿意无条件地为某些人开绿灯。还有一些便是出门在外刚认识的朋友,初次见面便热情地加你微信,并不是因为聊天多么投缘或者工作关系,而仅仅因为他(她)正在做微商。
2015年年初在火车上,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位女士,毕竟已经友好地聊过几句天,也就同意加了微信。旁边一位男士围绕自己所做的微商品牌不知疲倦地侃侃而谈,周围做微商的人也纷纷响应,畅谈心得,他便顺势在车厢中走动,请大家一一加他微信。
就在过去不久的2016年,那位男士所讲的曾经大火大热的微商品牌被证实为传销而遭到了查封。而同时加了微信的那位女士,在后来的时光中我还是选择了删除。因为我的朋友圈放不下太多的微商,因为不想让太多工具性的文字生硬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