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 也活成了一束光

xy:

董卿的光芒,来自她的内在。

厚积薄发,给了董卿无限的魅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1983年初春,淮安火车站内人头攒动。

这一天成千上万人聚集在这里,行色匆匆、长途跋涉,只为能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亲口与家人互道祝福。

月台之上人山人海,车厢里面亦是摩肩接踵。过道之上众人被挤到脚不沾地,但一位小姑娘却在座位之下与行李一起睡得格外安逸。

凌晨时分,在经过12个小时艰难旅行后,还在睡梦中的女孩恍惚间听见父亲在唤自己的名字——董卿。

睡眼惺忪间,回想着刚才看见的各种型号的脚丫子,女孩心想:“过年”,一定是这世上最恼人的事情,没有之一!

彼时小小的人儿一定不知道,如今让自己无比烦恼的春节,在20年后将成为她生命中最成功的注脚之一。

看着站牌上写着的“上海”二字,董卿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这里是她从小便渴望留下,但却始终回不去的家乡。

1979年,年仅6岁的董卿随着父母来到安徽淮北,并在这里开始了自己此后为期6年的学习生活。

由于父母皆毕业于复旦大学,高知家庭的成长环境让她从小便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知识分子,董父对于“勤勉”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其对于任何一种信仰的敬重程度。

而父亲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也成为了董卿童年时最大的“噩梦”。

很多年后,董卿用“轮子上的仓鼠”来形容自己的学生时代。

那时的她虽然每天都奔跑在满足父亲要求的路上,却始终没有得到过一句像样的夸奖。

不同于其他父母对于孩子的呵护,董爸爸对于女儿的教育,更像是一场严苛的、魔鬼般的特种兵训练。

由于一直期盼着女儿能同自己一样出人头地,从小到大父亲对于董卿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她好好读书。

为了保障学习时间,父亲甚至不让董卿照镜子、留长发。在他的眼中,女孩子将精力过多花在穿衣打扮之上是俗媚且完全没有必要的。

因为马铃薯再怎么打扮也只能是土豆,有照镜子的力气还不如多去看几本书。

不喜打扮,天生瘦小,和如今舞台之上光芒四射的央视一姐比起来,彼时的董卿成了人群里最不起眼的存在。

极低的存在感让其很少受到朋友的邀约,如此省下的玩乐时间,便全都被父亲利用起来。

背古文、读诗词、学英语,实在不知道干什么了,就拿着本子抄课文。

“我那时候很小,甚至不知道成语是什么。爸爸说四个字的都叫成语,于是有一次我就把‘回威尼斯’抄在了本子上,结果还挨了骂。”

除了文化成绩必须优秀以外,父亲还要求女儿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那时她每天晨跑的任务是一千米,如果不能在学生出早操之前跑完,她便要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阅”。

“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阿甘一样。”

在父亲苛责的教育之下,董卿成为了同龄人之中的异类。没有朋友、不能娱乐,孤独如同野兽一般吞噬了她所有的快乐。

那时,她经常会坐在自家阳台上一遍遍地写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半问父母,一半也在问自己。

1985年前后,董卿再次随父母辗转来到了浙江,并在当地最好的嘉兴一中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彼时的董卿已出落成一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任谁见了都要夸上两句。可周遭旁人的赞美并没有换来董父些许的满意,反而使他对女儿的“折磨”开始变本加厉。

每次到寒暑假时,父亲便开始催着董卿开始勤工俭学。从高一到高三,她所有假期的开场白都是爸爸的那句:

“我女儿放假了,去你那儿打工吧,不要钱。”

为了能满足父亲对自己的要求,董卿干遍了市面上所有的零活。

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饭店服务生……为了能得到父亲的夸奖,她近乎无所不用其极。

高一那年董卿第一次去到快捷酒店打工,便接上了最苦最累的清洁工作。10个房间,20张床,她一个人不仅要保证屋内的整洁,还要负责把床单被罩都换好。

因为抬不起厚重的席梦思,董卿经常是还未来得及铺床单,就已经把自己累个半死。因为手脚太慢,她常常会错过午饭时间,别人都去吃饭了,只有她还在那儿傻乎乎地干着。

后来面对前来视察工作的父亲,董卿嚎啕大哭,她说:“爸爸,我真的太累了,我不想干了!”

然而面对女儿几乎是乞求的眼神,父亲只是沉默,待对方稍稍冷静之后,他摸着孩子的头说道:

“再坚持一下吧。”

在父亲毫不心软的狼式教育之下,董卿终于日益趋近于他心中的“完美女儿”,可与此同时,父女之间的隔阂也开始越变越大。

18岁那年,董卿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执意报考了浙江艺术学院(现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那年夏天,拿着千辛万苦才得来的录取通知书,董卿喜极而泣。

这一次,她终于可以彻底向父亲那些琐碎而又严厉的要求说再见了。

去大学报到的那天父亲选择独自一人送女儿去学校。当把一切收拾妥当之后,父女俩在校门口进行了一场简单的告别。

即将到来的新世界完全冲淡了董卿离家的悲情,她一边兴奋地向父亲摆手,一边催促着他赶紧回家。

有些出乎意料,那一天董卿第一次在父亲的眼中看见了不舍,那是她之前从未想过的,会在这位暴君爸爸眼中出现的柔情。

那一年寒假,许久未见面的父女俩终于得空同桌吃了一顿饭。席间,那个向来不懂低头的男人忽然举起酒杯对女儿说:

“对不起,这些年对你太严格了,原谅爸爸吧。”

时至今日,董卿都无法形容自己那时的心情。

尽管这些年父亲强加给她的“努力”早已让其暴跳如雷,可当那三个字真的从父亲嘴中说出时,她还是倍感羞愧。

“现在回想,父亲让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对……我认同我父亲的教育方式,虽然我当时受了很多委屈,但我现在回想起来,没什么不好,他让我成为一个内心很强大的孩子。”

与父亲和解之后,卸下了一身抑郁轻装上阵的董卿开始走得飞快。

而曾经那些她极其厌恶的,父亲所给予的严苛,也成为了她日后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必备条件。

1994年,原本是陪朋友去考试的董卿意外被浙江电视台录用,就此开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因为当时台里人手不够,从来不愿意求人的她一人就扮演了主持、编导、剪辑等多个角色。

凭着过人的本事和永远不服输的性格,董卿在台里深受重视。

某日在父母的建议下,她将自己的录像带递给了上海电视台,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竟真的被录取了。

一边是早已如鱼得水的安稳生活,一边完全未知的新鲜挑战,董卿在两者之前思量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告别安逸。

在浙江电视台工作2年之后,董卿放弃了眼前大好的前途只身来到了上海。

时隔多年,当再次踏上这片故乡的土地时,她的心中五味杂陈。

作为从小便梦想留下的故土,她喜爱这片土地;但城市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她迅速成为了这里的局外人。

初来乍到之时,董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

作为万千新人中的一名,她同所有实习生一样不起眼。无人问津,没有节目,她就只能这样愣生生地挨着,期间由于实在是闲的发慌,她还“顺手”去上戏念了个大学。

“等待”是最煎熬的成长,这是董卿在上海学到的第一件事。

但即使日子再难过,董卿也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想想父亲曾经对自己施加的“暴行”,她便觉得眼前倒也不算太苦。

童年里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给了她压力,但同时也给了她勇敢面对困难的底气。

结果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半途而废。

念叨着父亲给的至理名言,董卿终于等来了自己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相约星期六》。

虽然这是一档全新推出的节目,但凭着讨巧的内容设计,其一推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

随着节目收视率的一路飙升,作为主持人的董卿也渐渐成为了当地的红人。

默默无闻多年后,她终于尝到了出名的滋味,本以为生活会就此无风无浪的走下去,但人生处处是惊喜——

中央电视台竟在此时,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那一年董卿29岁,她问自己:如果从此生命中再没有CCTV,你能接受吗?答案是:“我必定会懊悔。”

没有太多的犹豫,她即刻便踏上了“北漂”的征程。

即使在这之前已经设想过无数次在北京的生活,但现实的种种还是给了她当头一棒。

广电大楼里人才济济,任你之前是再了不得的人物,到了这里都要重头开始。根据领导的安排,董卿被调入了节目内容极具地方特色的西部频道。

身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南方妹子,董卿对于“西部”近乎是一无所知。为了能将手中的话筒拿稳,她开始疯狂恶补该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知识。因为节目嘉宾时常是来自五湖四海,她又开始强迫自己熟识全国各地的民俗及民情。

查资料、抄资料、背资料,在西部频道的那几年,董卿觉得自己和小时候被迫抄书时没什么两样。

唯一不同的是,那时是父亲逼的,如今是自愿的。

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时董卿虽名义上是CCTV的主持人,但因为录制节目在大兴,她甚至连央视大门都进不去。当时的西部频道还没有在全国“落地”,身在外地的父母连女儿到底在做哪档节目都不晓得,直到那个午后她们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中女儿用兴奋的语气说道:

“爸,妈,你们等着吧,过几天就能在央视3套看见我了!”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含着泪水继续奔跑的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西部频道整整摸爬滚打了2年之后,董卿终于得到了调入综艺频道的机会。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遇董卿倍感珍惜。那段时间,为了能够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她每天要么是在工作,要么就是在准备工作的路上。

一年365天,超过130台文娱节目,至少500个小时在飞机、汽车上度过……如果将CCTV比作一座高峰,那董卿一定是这其中最用力的攀登者。

因为从小养成的习惯,董卿已习惯奔跑。

自学上戏MFA并成功毕业、去南加大做访问学者、到华东师范大学专修古典文学……尽管日常的工作已经让她焦头烂额,可她还是会挤出时间为自己充电。

对于自己,她从不手软。

2005年,董卿首次站上春晚的舞台,并在此后整整13年中从未缺席。

端庄持重、优雅得体,凭着极好的观众缘与超强的主持功底,她顺利折取“央视一姐”的名号。

《中国诗词大会》之上,一直以“串场人”示人的董卿,第一次向大家展露了自己的“才女”身份。

节目中,她不仅能将那些生僻的诗词脱口而出,而且只是随便拿出一本古典文学,她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那一刻,人们终于在她的身上,看见了对于“美人在骨而不在皮”的最好诠释。

手握金话筒,面向一群人,身为央视人的16年中,董卿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奉献给了舞台。

站在聚光灯下,感受着观众的灼灼目光,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我想是电视点亮了我的生命,那我愿意燃烧我的生命,来温暖人心,即使是一小部分人心,我也很满足了。”

因为热爱,她已忘我。

出于对舞台的敬畏之心,董卿只允许自己用真情打动观众。所以当发掘自己在主持中开始流于套路之时,她做了一个另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告别春晚舞台,暂离央视,去国外留学进修。

“我一直在问自己,到底敢不敢和过去的自己做个了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那天,当主持完最后一场节目时,董卿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开始了一场无期限的休整。

和自己之前设想的差不多,在这场“急刹车”里,她在一开始便撞得鼻青脸肿。

因为语言不通,董卿丧失了自己最有力、也最优秀的表达工具。和周遭的同学相比,董卿已是“超大龄”学徒,极少的共同语言与始终无法跨越的文化障碍,是她再一次感受到了久违的落寞。

在那段始终无人问津的日子里,阅读成了陪伴在董卿左右的唯一伴侣。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亦有颜如玉。在这个浮躁而又喧闹的世界里,读书成了她对抗浮华最有利的武器。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我自己在学生时代……那种安静、知识对你的浸润,后来就再也没有办法遇到了。所以可能始终对校园、对书本有一种渴望。”

赴美留学时难得的沉静,让董卿第一次这样清楚地明白了父亲口中一直所说的“读书是一种力量”。

年幼时这种能量助她长大,如今作为一名电视人,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将其继续传递下去。

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地分享。朗读也是一种陪伴。不喧哗,自有声。

于是,2017年初春,暌违大众近800个日夜的董卿带着《朗读者》回归。

一方舞台、几本好书、百则故事、无悔人生。

凭借着精美而又深度的制作,《朗读者》在众多娱乐综艺中披荆斩棘、脱颖而出,一播出便引起了现象级的讨论。

在日趋浮躁、行色匆匆的生活中,人们终于借此知道了,看似平实无奇的文字,竟可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

节目火了,身为制作人与主持人的董卿也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那时网友对其最多的评价便是:

“董卿到底读过多少书,这张口就来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超强的文化底蕴、再加上从那句“我跪下,是因为裙子不好蹲”中体现出的极高修养,董卿在一夜之间便成为了“国民女神”。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教养为魂,奉真诚为本,用智慧做才,择气质为雅。

相比于在其他舞台上流于表面的美丽,《朗读者》舞台之上的董卿更多了份清冷的高雅,一颦一笑皆将“中国式优雅”展现的淋漓尽致。

就连金星都忍不住赞叹:“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把欲望与修养、勇气写在骨子里,这才是女人最高级的性感。

如今,脱去了“春晚主持一姐”的外衣,董卿再次以“朗读者”的身份成为全民偶像。面对如潮水般的夸赞,董卿表现的很淡然。

“不要将我太过神化,我只是个普通人。”沧海桑田过后,她早已学会了宠辱不惊。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从儿时被父亲逼迫面对坎坷,到长大后屡次自我选择坎坷,在追求自我极致的路上,“勇敢”与“坚持”始终是董卿最重要的助力者。

也许这条路上,她也曾头破血流,但是人的一生,总是在寻找平衡。

忠贞的人,永远会得到忠贞;

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来结束。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因为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人生张皇,青春短暂,该勇敢时请记得:

永远不要放自己一马!

附:董卿的经典语录

1、必过多去强调一个身份转化,因为我的身份依然是主持人,只是说可能角色上从站在舞台上到坐在了评委席。

2、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3、成功是偶然里有必然,必然里有偶然。

4、从来没有灌溉过,怎么能希望有一棵大树就突然出现在你的身边。

5、当这种执著和热爱成为一种习惯,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就像你爱上了一个人,生活了10年之后,不仅有感情,还包含很多醇厚的东西。

6、对普通人来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经历。其实这些事情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伟大,而是日常中一些很小的事情。它是自我完善的一种要求

7、对于别的事情你可以说值不值得,但唯独爱情,你不能用这个衡量。爱情的每次发生,都是值得的。每段有无结局的爱情,都会丰满你的人生。

8、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在我心中,爱情也是女人的学校,在恋爱中阅人阅人生。

9、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10、今后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知,我们只是去为未来做努力

11、没有压力,没有牵挂,轻飘飘地活着,将会多么痛苦。

12、每个人本身就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不需要刻意区别,只要把你身上的东西展示出来,就是你的个人风格。

13、每个人都在撒网,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捕到鱼,而我的出海远航却能够捞上鱼来。

14、名气啊别人也说你都已经很有名了,保持现在的现状可能大家也都认可你、喜欢你,可是我总觉得正因为大家认可你喜欢你,我就觉得我应该做得更好一些,就是不要辜负了那些一直关注你的人,我想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节目形态啊或者一个更好的董卿的样子,让大家也觉得这十年这二十年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变化、一直在进步。

15、年纪轻轻就依赖于一种所谓被市场认可的风格上,是危险的,只有大胆尝试过主持各类风格的节目,才能分辨清楚自己的最佳定位,最佳风格。

16、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成长,经历,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

17、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

18、人人都想要结果,但有时经过就是结果。

19、任何事情都好象是一个抛物线,慢慢上升到顶尖之后又慢慢回落。

20、如果将来当母亲,我可能也会采取比较严格的教育方式。

21、如果你爱上这一行,那么你所受的罪就都是活该。

22、生活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无论好的,还是糟的时候,都需要坚强,人面对脆弱的能力,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23、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知,我们只是去为未来做努力。

24、世界上的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有一份爱是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是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的,那就是母亲。

25、太了解自己是一种幸运的清醒,也难免失去那种单纯的享受。

26、挑战不可能”的理解,同时也诠释着自己,“我是那种自我要求很高的人。

27、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诞生的。

28、我觉得有些苦难是肉体的、物质的;有些苦难是精神的,往往精神的苦难对人的折磨是巨大的,是让人更难承受的。

29、我想是电视点亮了我的生命,那我愿意燃烧我的生命,来温暖人心,即使是一小部分人心,我也很满足了。

30、我怎么可能不害怕,怎么可能不担心,怎么可能不去预想我一个人离开了一个非常熟悉的甚至是一个相对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要怎么样去面对一个重新的起步。每一个人都会有恐惧心,每一个人对未知都是有恐惧的,你现在拥有的越多,你就越害怕,你就会觉得这个我也怕丢了,那个我也怕丢!

31、我知道,以自己的经验和状态、还是完全可以再做几年的。可是就怕重复。重复是会消磨意志、消减激情的,我就特别害怕。我就觉得如果我对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激情的话,可能我就没有办法再进步了。所以我就想打破那个平衡,那个所谓看上去很美。

32、想是电视点亮了我的生命,那我愿意燃烧我的生命,来温暖人心,即使是一小部分人心,我也很满足了。

33、学习是最有用的,抱怨是最没用的。

34、牙齿有多硬,可一个个掉了,舌头有多软,可它永远与你同在。

35、一个人的经验或者可以弥补她的不足,但如果是一个心里有底,又有经验的主持人,失误的情况就不大会发生。她不太可能穿错衣或者说错话,在关键时刻,即便有些小失误,应该也是懂得弥补。当然,经验或许可以弥补一时的不足。但真正能够胜利还是需要下功夫。有把握就不紧张,工作是这样,爱情也是这样。

36、因为自我要求高,所以不能接受自己停滞不前,哪怕在别人眼里一切繁花似锦,事业如日中天。

37、有些人就活的相对轻松一些,有些人就活的累一些。我甚至都想我改变一下,就是不要那么的纠结,可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总希望做到更好,可能父母从小的严格教育已经到了我骨子里了吧。

38、有些时间,学会离开是给自己选择了更宽阔的未来。

39、再浪漫的爱情,不能相濡以沫,相伴到老,也是遗憾的。

40、再漂亮的女人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服饰与造型,但聪敏的女人会学会用辅助条件让自己适合或许并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41、在机会来临之前唯一能做的,是忍耐和努力。

42、真正的感情似乎仍然常常同自尊或者许多说不出来的理由对抗,爱情的困惑在此,而爱情的魅力也在此。

43、职业规划可能会有一些,可是这个规划有时候可能要看机遇。现在的我也在渴望有一个更好的节目的形态、节目的样式,可以让我以更好的面貌与观众见面。

44、主持人需要有内涵,需要有内在修养,需要厚积薄发,但这些其实是不需要强调的,丰富自己的内涵,其实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同职业无关,成为一个有心的人,一个有悟性的人,同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最本质的理解都有关系。

45、做一个好评委不容易。在点评的时候要三言两语切中要害,话不能多,多了别人嫌你烦,但是又不能不到位,少了别人会觉得你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45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49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960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7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6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0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6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7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5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46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6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