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升上来那一刻,看见地铁进站,人生美妙的时刻,这算一种,尽管两车间隔不过五分钟,跟一进来看见车开走,那感觉差挺多。
北京的地铁纵横交错,只要够得着地铁,就觉得还行,不算远,出行有保障。住到郊区感觉更明显,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地铁沿线,大多就是差十分钟的路程,回头觉得原来的老北京竟然那么小,建国门、朝阳门、三里屯,地图上挤一块儿了。
我刚来北京时,从海淀区去王府井、西单,乘公交七转八拐一路逛荡,觉得学校真的偏僻,的确,那时学校西面还有农田和鱼塘,成片的平房,叫四季青。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开始有地铁,先有一号线还是二号线,很长时间换乘限于这两条线。上大学时,认识了一个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留学生,她说汉城地铁四通八达,内心有羡慕。
那个时代的地铁,也是承载情怀和故事的存在。根据绘本改编的电影《地下铁》,梁朝伟和杨干桦演的故事片,地铁邂逅是爱情开始的地方。《人鬼情未了》中游魂野鬼以气掀掉乘客手中报纸的桥断,以至我晩上乘末班地铁回家时,看见有些半秃的头顶就会紧张,那时坐地铁的人手一份报纸,现在人人都看手机。印象最深刻的是港片《错爱》,袁咏仪说老公最喜欢她戏里的造型,确实惊艳。袁咏仪演一个追爱的女孩,香港追到纽约,发现心上人任达华是混黑社会的大哥,失魂落魄在地铁里等车,被一神经病推下站台。当时害怕的点是,纽约地铁里太空了。
后来有了八通线、十三号线,通州、回龙观最初是卫星城一样的存在,俗话说的睡城。八通线倒一号线要换乘,通州上班族下了八通线开始狂奔,地铁四惠站经常挤不上去,往回坐一站又必须出去重新买票进站,住百子湾初期,有段时间是翻过铁轨、过通惠河桥、走深沟村,到四惠东坐一号线。有没有铁道游击队的即视感。
再后来,北京的地铁建设基本上几条线同时上马,地下交通网越来越密,以至于坐地铁时会突然发现又开一条新的线路,或者这个线路还没有坐过。地铁成为京城人民主要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