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也说,只要有一个人记得,死去的灵魂便在亡灵节时,通过万寿菊桥重返人间,和亲人们团聚。
可是,如果在人间没有一个人记得他,那个人便会消失,叫做终极死亡。
01.
《奇葩说》最新一期的辩题被大家认为是本季前三的话题之一:“爱人离世,你会把TA的记忆交给AI吗?”
又是詹青云!这个在近期频繁出现在各大公众号文章当中的女选手,一次又一次的收割着粉丝。让人对她的才华惊叹不已。
黄执中最有深度的论点无法得到全面的展示,杀伤力发挥不出来,以至于没怎么跑票。
詹青云讲述的卡夫卡故事,却被更多人继续讲了下去。
然后知乎上又开始了热烈的争论。
研究心理学的一边倒的支持反方。
而我依然选择支持正方。
人,从来都不是理性的,前额叶的影响力,比杏仁核强大多了。
而且,记忆和经历这种东西,虽然有不堪的部分,但仍然是恋爱中最宝贵的部分。
我们单身犯矫情的时候,也会说:我希望你听我听过的歌,看我看过的书,读完我微博朋友圈里每一条状态,了解那个不完美的我。
记忆有没有不堪?当然是有的,即便这段记忆里,有伴侣一时不能接受的部分,我也愿意去分享那个真实的自己。
即便让你知道我强硬背后有一些懦弱,坚守感情的时候也曾出现过动摇。
其实人越长大,越能接纳人性的不完美,我们不应该低估记忆的卑劣,也不应该低估人的承载力。
02.
这是我看奇葩说唯一流泪的一次。
许多作家都玩过云记忆的梗。比如:“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利用记忆的云传输,将人传输到其他殖民星球上,解决人类宇宙飞船速度与行星距离之间的巨大跨度。”
将“记忆”交给AI,是想象空间极大,且有操作性的论题,并不仅仅是局限在“死后可以陪伴家人”如此私人的领域。
而且《奇葩说》里,正反方反复交锋的论点,将爱人的全部记忆上传给AI,是否侵犯了去世爱人的隐私,其实讨论的有点偏了。
这句话是我无法抗拒的泪点。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无情解剖自己的人,会主动选择正方立场的原因。黄执中不应该打反方吗?黄执中不是应该会告诉人区分好现实和幻境,在红蓝色药丸之中选择回到现实的那一颗吗?黄执中不是应该会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在乎真假吗?
但是他没有。他和葛莉的爱情,是我最喜欢的模式:我们是因为完全尊重欣赏对方作为一个个体的独特魅力,才选择走到一起。
所以他选择留下爱人的记忆,不是要让自己寻求一个慰藉自己的代替品,而是希望自己最欣赏的那个人,能够把自己足够独特的灵魂保留下来。它不是专属于“我”的回忆慰藉,而是证明她存在过的方式。
03.
我这次无条件站黄执中的正方,“记忆保留是为了离世者”这个点太高了,甚至都没有必要再回到地面去论AI的细枝末节。
看这集的时候,我也在思考,会不会,该不该。你的人生故事不是只会存在于统计数据里,不是用来有监督或者无监督,而是一个独立而独特的个体。大千世界、历史长河中,一定有和你最接近的人想听你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有独特的价值。
无论如何,每一颗星星都应该有同等的机会,等待一双眼睛。
这是我这一季听到最高的点,超过遥远的哭声、超过精致穷、超过soulmate。
I am what I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