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本书《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作者是宁远,非常喜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去追求一种有美感的人生,而不是世俗的所谓成功和幸福,那么,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艺术家:你的作品就是你的生命状态。
从宁远的书里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被深深迷住了,或许是因为我在景德镇,对手艺人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古镇无虚夸,景飘慕名来。而我也算是慕名而来的人。说起来也是比较好笑的事情,没有专业学过美术,可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美学观,现在看到的一切美的东西都会感到美,不管事是工厂里出来的还是纯手工做的,都会感到美,一路接触手工而来,发现把泥巴做成一个杯子,一个个步骤,都是手艺人亲手而出,有时候死磕到底,耗费的时间不说,从早上开始做,可能再一抬头就是天黑,身体的累却远不及心里的累,从坯到成瓷是废品率极高,这个杯子可能把手会裂开,底部不平,杯口开裂,当然这些在正在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只有当第二天睡一觉起来,坯体全干之后,那些问题才会一一显现出来,而做坯只是陶瓷的一个步骤,经过高温烧制时其中变数更多,摆放地方不对,釉料不均,烧不开等等 每一次出窑就和取快递一样期待,而我们能做的只是祈祷窑神。
很喜欢宁远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匠人与工人的区别,手艺人会把东西从材料到成品都要亲手去做,而工人只是去做精其中的某一个流程,没有时间与情感的堆积,成为流水线的一部分,对一切靠手艺生活的人充满敬意。而我同样感同身受,不愿去做一个只会精与一个环节的大师,宁可去尝试一遍一遍的废品,也要自己做完整个作品。
生活在景德镇,可能很多手艺人都和宁远一样,只是突然看到她的书,看到她的表达,突然就感觉到一种臭味相同的快感,感觉自己的话被人写出来,感觉自己的生活被别人精彩的过着,只是载体不同,宁远是衣服,而景德镇的是陶瓷,找到事物的相同的是大师,找到事物的不同的是智者。从此我混裁缝圈,可以带刀走江湖。放在我这里是不是可以说,从此我混陶艺圈,满手泥巴行天下。
文采没有宁远出色,经历没有宁远丰富,可能无非比较,但至少可以先把宁远当成一个小目标,远远的阳光房,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服装作坊,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宁远喜欢手工的原因是,简单的劳动可以让思想更加自由,人处在一种简单的繁琐中,心灵反而更放松。会跳舞的不是身体,是灵魂,带着这个灵魂去做衣服,那也必定会有温度。
喝茶有《茶经》,下期有《棋经》,打拳有秘籍,大厨有经验,同样,衣服也是这样,泥巴也是这样,带着一颗尊重的心,换一件有灵魂的作品。会不重要,爱才重要。
世间皆可原谅,但不知道原谅什么,做一个认真过日子的人,愿你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知道配啥图,上微博淘宝微信找了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