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第九期笔记
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个问题就是个伪问题,哪有孩子不爱学习的,甚至说哪有一个动物是不爱学习的?
不爱学习,这问题怎么解?人类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为什么学习很难?因为文字。创造文字的人和写下文字的人和我们要学习这些文字的人,它过程是不一样的。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能给你答案。
三种方法:
1.效仿游戏,建立迅捷反馈机制
游戏是什么?游戏是商业项目,大型的游戏背后的研发团队是一群聪明人,都是高学历,拿的高新,他们设计出的一套系统,你不沉迷都难。想戒掉游戏,有个办法:关掉声音。理由很简单,游戏就是一套反馈系统,你任何一个动作,游戏都会给你非常多的反馈。你把声音关掉,游戏给你的反馈的刺激度就弱了,所以你渐渐地就不喜欢它了,秘密就这么简单。
嗑瓜子,一颗嗑开它,你咀嚼之后散发出来那个香味瞬间进入了你的大脑,你每一份小小的辛劳都会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励。就是这样一个反馈过程,在这样延绵下去。
而我们今天的学习,小学一年级,家长就说,将来要考好大学,你现在认真学习是为了考好大学。有这样给反馈的吗?那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我感受不到当下的反馈,我怎么会爱上这个当下的事物呢?
这个世界我们并不缺学习的能力和热情,我们缺的仅仅是这么一丢丢的方法。
其实作为家长和老师你只需要替他把这个题目给切碎,变成很小的反馈就行了。
例如: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第一,我叫什么名字,这个总会说;第二,我为什么来到这个现场,是因为什么人,是因为什么事;第三,我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到大家;第四,我需要得到大家的什么帮助。
2.设置有边界的奖励,不给惩罚性的限制
你可能听说过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不见得对。但是它的反面“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一定是惩罚出来的。”所以所有和学习有关的行为,你都不应该去惩罚他。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因为我们人的大脑啊,说实话是个糊涂虫,任何聪明人的大脑都是糊涂虫。它糊涂在哪?就是它感知这个世界,是一连串感知,是打包感知的。
孩子跟我们大人是一样的,他是打包记忆的。他不会记得是因为这道题错了,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我不会,你批评了我。他感受到的是——我的学习行为正在被惩罚。
意思是:“你以为你惩罚的是某个错误的点,但是结果呢,你惩罚的是整个行为。”
那孩子有一些负面的行为,我总该拿他有点办法吧?办法很简单,学习游戏啊!给你一个什么奖励,而这个奖励只能用几次对吧?是有边界的。
什么叫设边界?比如说今天这个钢琴,这几个小节你要是练好了,你的老师要是夸奖你,奖励你玩手机一个小时。你看,这就是边界。
3.保持在线状态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孩子的学习,就是一种离线的、缺乏跟真实的人互动的一种学习行为。所以,让人的学习重新在线,就是解决方法。那就是:“你的孩子在学习,你希望他爱上学习,你自己也应该保持在线状态。”
重新理解童年和孩子
《园丁与木匠》里面的启发:
第一,什么是童年?童年期,是整个文明,整个社会,对于人生一个阶段的赦免。
赦免什么?赦免你进入一种规定性的轨道。你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力去做那些奇思妙想的自由探索。
第二,孩子和童年跟我们的想象真的不一样。
对孩子新的定义:TA不是在我们出生后很多年才出生的人,他们是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还要活很多年的人。
总结一下
第一,学习游戏,把一个大任务切成细碎反馈,把孩子天生就有的学习的激情调动出来;
第二,我们要用有边界的奖励,并且绝不给惩罚性的限制,去呵护孩子的天然就有的学习热情;
第三,我们随时在线,我们对他们未来的世界,保持一种谦逊,保持一种敬畏。我们给他们制造那个支持性的操作系统,陪伴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在自己的时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