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时读《红楼梦》,读到晴雯撕扇子那段,宝玉说:
“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想宝玉必是极好的少年,他的话实在是妙,彼时我年纪小,又说不出妙在何处。撕把扇子,还可以说出这么好听的话来,扇子而已。
年纪渐长,再读到这段,心竟有所触动,原来,人和物也可以有情感相系。宝玉惜扇,惜的是一份情感,疼的是一个人。恰如某人爱家里的老家具,一件绣花长袍,一个旧的笔记本等。这些旧物想必是藏着故事,牵绊着过往与此生。
一个人,遇上谁,恋上某物,皆是注定。
2.
记得,很多很多年以前,一日闲来无事,信步由缰进了一家琴行,问:“这里可以学琴吗?”
“当然可以,我们有专业的钢琴老师。”店家笑容可掬。
“请问,有古琴吗?”我继续问。
“古琴,有的,你看,那个角落里,很多古琴,我们也有专业的古琴老师。”店家指着那个角落的一排古筝。
“哦,谢谢,这里没有。古琴和古筝不同。”我辞谢而去。
原来很多人琴筝不分。此后很长时间未寻到古琴,更别说求学。或许与琴缘分浅薄,尚需积福,一件好物,恰如那位知音,非千山万水走过不得相遇。
遇见古琴,得知可以学习古琴的那刻,脑海里浮现出八个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恰逢那几日再次观看《一代宗师》,不禁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记得回家的路上,经过城市的那段古墙,有阳光映射在古旧斑驳的砖瓦上,仿佛时光游走,好似在静静诉说,世事变迁,时至今日,那精深的武学,和古雅的琴学,得以流传于世的,是个什么样的剑胆琴心。
3.
以前总喜欢一句话:读书随处净土,关门即是深山,倒是可以改成:听琴随时净土,弹琴即是深山。即便如此,亦不足表达我对琴的倾心与痴迷。
读《诗经》,翻看所有关于琴的篇章,在想,那时的琴,是个什么样子,肯定和现在不同。孔子诗三百皆弦歌之,那是个什么调子。在经典的诗词歌赋里,那么多的诗词都提到琴,在古人的心里,想必这琴是尊贵的,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今人,当我们端坐在古琴前,轻轻拨动琴弦,便足以让焦躁的这颗心,得到片刻的慰藉和放松。你听,深沉动宕的散音,如天地宽广;清澈脆亮的泛音,如蜂蝶之采花;饱满坚实的按音,如山崖之魏巍,缓缓而来,徐徐而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每日习得新曲,是最大的快乐。读书,习琴,至深夜。夜未央之际,听琴,恍若置身于空山,观星赏月,心境也无限的宽广高远,白日里的一些烦心琐事,也被琴声涤荡无余。
一段时间后,无限赞叹能够遇见,念了很久的古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感恩自己还能够有闲暇来习琴,有家人的陪伴,琴友的鼓励,和老师的用心,也便更加珍惜生命中这难得的缘分。
4.
古琴是一件乐器,它是物,若惜它爱它,就要用心听琴练琴,琴终会给你带来意象不到的收获,引你去远方。
一直都认为,古琴是弹给自己听的,是自我修为最直接最明了的法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人,能在琴的路上走多远,全然在自己,与他人无关。
你若焦躁,琴给你的也是浮躁;你若无力,琴回馈的也是散漫;你若静心,琴带来的就是淡雅……我们以为自己可以隐藏,可琴声藏不住你的心。说我在练琴,不如说我在修这颗心。
学好一首曲,小曲三个月,大曲要三年,时常感叹,古曲太多,一生太短。我不在学琴的路上,便宅在家里练琴。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琴技琴艺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琴路漫长,吾非伯牙,世上亦无钟子期,可那有什么要紧。如果不能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还有琴音知我心,也是人生快意之事。“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琴赋》中的此句话,是我与古琴之缘最好的注解。
5.
深知,自己身心卑微,人愈多愈惶恐,愈加痴迷古琴的恬淡高远,不必说话,一人一琴就好。
有琴友来家里,或者一起出去小坐。弹琴,听琴,喝茶,闲聊。彼此切磋琴曲,技艺,说一些无所用之事,如此这般,轻松自在。无需寒暄客套,不用山珍海味,沉默寡淡也好,高声笑语也罢,随性随心,无人拣择。
一入琴门深似海,从此一切是浮云。清简如素,素衣素心,素人走天涯,回首萧瑟之处,无风无雨亦无晴。
少有人走的路,愈来愈远,是寂寞空旷的,知音能否遇到已不再重要,如果可称自己为琴人,能在远古的琴音中,遇见自己,乐琴书以销忧,那么,虽此生微茫,也了无憾事。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古琴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