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可谓是疫情之后首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这无疑得益于超长疫情待家之后,观众电影精神世界的亟待复苏,同时八佰的抗日题材紧扣国人的爱国情怀,也和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基调不谋而合。
不得不说,剧中的很多细节赚走了观众颇多眼泪,最动人的无疑是郑凯饰演的陈树生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绑上重重炸弹炸开日本兵的层层障碍,以及后面大家排着队一边喊着自己是谁,一边一个个往下跳的场景。大家个个都是爹娘生的,但却不畏生死,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土山河。如果身后四万万人均如此,那就像姚晨饰演者所说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另外一幕则是大家为守卫旗帜,用身体磊出固定旗杆的基石来抵抗日方疯狂的枪林弹雨,不惧生死,前赴后继,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就像白岩松说的“如果人活在世上,完全没有寄托和信仰的盼望,如何生存?”此时,这面旗帜就是这些将士继续奋战的动力,也是身后所有国人希望的寄托。
当然,剧中也有好多诗意感的画面,为影片增添了回味和高级感,比如经常出现的老鼠和白马,它们是否就象征着国人的劣根性和希望,面对生死,有的人选择趋利避害,懦弱胆小,明哲保身,能躲则躲,竭尽所能活下来,比如剧中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最终竟也如其所愿,除了2根手指也算毫发无伤到了租界。而有的人选择策马奔腾,冲锋陷阵,这则是国之希望。同时小湖北眼中端午饰演者欧豪骑着白马在长坂坡对战几十万曹军的情景和当下四行仓库的战局对比,凸显出英雄的象征。
但是,剧中的几个点,我却没有get到导演的真实用意:
1.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一条窄窄的苏州河两岸,一边是断垣残壁,四百多将士死守四行仓库,战局焦灼,为国之疆土浴血奋战;一边是租界的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灯火通明,大家麻将、喝茶,未受任何影响。
不明白影片如此强烈的对比设置是想表达“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哀?但看后面剧情发现租界国人也是尽自己所能捐钱捐物,所以是想说明国人无论身处何地,但心与战士同在,众志成城,竭尽所能提供后援?另外也想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租界代表着强国的权利,日本不敢造次。
2. 方姓记者
影片中方姓记者一边是出入日本作战基地,和日本最高长官说明四行仓库的目前情况,一边又深入我军作战区域变成了战地记者,历经千难万险留住士兵们的念想和寄托,但在最终过桥时,相机却被落下击中,这对那些死去的士兵和历史将是多大的悲哀。
3. 撤退过桥的赶尽杀绝
将士们用生命守卫的这场战役竟是一场政治秀,表演效果达到了就到了该撤退的时候。但都要撤退了,上海也沦陷属于日本了,为何日方还要赶尽杀绝,难道一是对此前影片中中日双方指挥官在一黑一白两匹马上对话的交代,这是日方指挥官的荣誉之战,为此前几天久攻不下所有愤怒的宣泄?二是日方惧怕这支强大的队伍,为后面攻占他城扫清障碍,永绝后患?三是拉近租界区百姓和将士们之间的连接,影片最后租界区伸出的双双援手,是否就是身后四万万民众的觉醒,为后续战争的胜利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