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营造良好氛围开始
从原本的沟通思维惯性中走出,才能营造更好的沟通环境,而在这改变中需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从目标,需求和运用的工具出发,让新的思维模式存入杏仁核,在每次谈话时都能做到良好的沟通方式引领对方。
良好的沟通氛围可以通过运用四种方法来营造。
一、塑造共同的目标当我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定的联结,运用换位思考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带起对方内心深处的需求,引导Ta从原有的沟通模式中走进你的环境中,引领着为共同的目标前进。
二、进行对比说明从自身出发与对方的感受用共同目标进行对比,从而让对方感受被尊重,被信任,然后标注出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此刻的状态,这样才会让对方放下防御,获得安全感,这也是让谈话能继续下去的关键所在。让对方懂得你想法的同时,也不断标注他的想法,标注错了可以再次尝试标注,没有人会拒绝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对比你和他的感受时让他觉得你有去倾听他的心声,你们的共同目标也是一样的。
三、道歉道歉是一种让对方降低防御的最佳方式,当对方处于情绪化时道歉能缓解对方的不安全感,让对方冷静下来才会进入好的沟通氛围。降低自己的身份,做一个好人,没有人愿意做坏人,没人希望被对方讨厌,世界的和平来自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我们每个人都用爱去拥抱世界,世界才会和平。
四、拔刺当谈话还没开始时,把问题全部抛出,即为拔刺。这个抛出问题的过程能够降低对方的戒备,让对方能够去接受,然后再从情感出发,将对方带入沟通的氛围中。这四种方法的核心还是在于与对方建立联结,建立双方的安全感,让对方觉得谈话的目的不是对事,而是在乎对方的感受,从而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
而保持联结关系也是能否支持谈话一直达到目标的核心要素,从自身的内心出发,问问自己“目的是否真心”“是否真的为对方着想”“是否为双方的关系着想”“双方是否能取得共赢的合作。在这核心中的核心则是,从对方口中的每一个“不”字听到“是”,因为这样既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还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既能尊重对方的同时还会尊重自己,鼓励对方勇敢的说出“不”,才会能有利于探究对方内心的真实需求。
如与《认同》里面的观点一致,不要害怕对方的拒绝,每次的拒绝都是能好的深入。还有关键的一点,不要纠结于对方能否完全理解你,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靠理论来让对方理解,或许别人会有更好的想法,接受自己的盲点象限。
学以致用
错误案例:与父母聊天时,他们总会用他们的观点来说服我,我一直保持沉默,用敷衍的态度说“好好好”,他们会一直说下去时我就不耐烦的回绝,导致谈话现场崩溃。
正确做法:当下次在谈到时,我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爸妈,对不起,你们说的这些我可能不会完全接受,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我也不想让你们担心,你们的心情我能够理解,我也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思想也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你们说的这些我也会好好考虑,会处理好我自己的生活,要相信你们的儿子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运用塑造共同目标、对比说明和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