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浅草
马克思说过:“人就是所有关系的总和。”我们一出生就会和外界建立关系。而各种所有的关系组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状态。
一个人与自己母亲的关系会影响他与金钱的关系以及他的安全感,一个人与父亲的关系会影响他所有异性的关系,以及他的自我价值感,当然这些并不是绝对的但一定是有影响的。
想要获取安全感,就要从早年与母亲的分离中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回顾我的小时候,在家里总是被冷落的那一个。在农村里,重男轻女已经是常态。俗话说:“偏大的向碎的中间夹个受罪的。”这充分就是对中间孩子的不待见。而我就是家中的老二!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上班回来给姐姐买一套新衣服,给弟弟买玩具,而我什么都没有。我好像是抱来的孩子一样。我想得到他们更多的关爱我就变得小心翼翼,懂事。体贴。我从小学会干家务,给家人做饭。直到后来给我贴了一个懂事女儿的标签我的心里才满足。
后来母亲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在后来继母的到来,我也努力做个讨好她的乖乖女,可是事与愿违。她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冲我们发火,那时候哪有什么快乐的童年,无休止的劳动,干不完的家务活等等。
其实她每一次凶我,我心里都不满意。也不敢反抗呀,当我把情况给父亲说,他总是半信半疑还劝我多理解,取悦她。
那个时候我的心里装满了仇恨,就感觉她一直在入侵我,我的无可奈何悄悄变成了一本本日记。
随着后来长大离家,回去的少了,但是每次回去面对她,心里总是有隔阂。
时间能淡忘一切,但时间并不能抹去。现在回去,只要她还对我发脾气,还是感到委屈,我只有减少相处。
鲍鲍老师说:“入侵者她在沟通方式中的潜台词就是指责,都是你的错,都是因为你。我没有错,都是因为你。当对方做到不适合自己了,自己就发怒。”
现在我有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我觉得我把情绪也带给她了。比如看不惯她的磨蹭,作业做错时,我的火一下子也来了。
其实事后我都有反省自己,又觉得后悔。
入侵者是对自己的入侵,对自己有怎样的要求,我们对别人就会有怎样的要求。
这也说明我们在带孩子的时候对他有过多的期待与要求了。
一个人对自己有怎样的要求,就对别人有怎样的要求。
老师说:“对外界的指责,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在的超我,对本我长期的压抑。”
做真实的自己,共情于孩子的需要。爱是水满自溢,真正的爱是你需要,我愿意。
不要再让自己的超我入侵自己的本我,我们才能够不入侵别人。愿我们都内心强大,做自己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