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是一个毕业后的夏季,父母要去其他国家工作,我选择继续留在新加坡发展,开始寻找我的第一份工作,大学读的是电影,找工作也是我专业范围以内的剪辑师。为了方便上班,我选择了一个离公司只有两站远的房子租了下来。
在新加坡留学打工的异乡人们,都需要找适合自己的房子,因为这个是在家乡以外第二个“家”,其实从很早开始就在留意未来自己居住的房子,梦想着自己有一个自己的城堡,可以自己做主,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可能之前一直和父母住condo的缘故,要求有点高,自己搬出来后在那之前看了很多房子,都不是很满意,直到看到这一间,几分钟之内我决定下来了,仅仅是因为厕所很干净。
这个功劳都归于来这里第一个见到的人,她不是屋主,而是他们的佣人,一位身材瘦小皮肤微黑的四十左右的阿姨。我很礼貌打了个招呼,但是她不怎么说话,我以为她性格内向,所以并没有理会太多。直到住进来后和她相处才知道她是印尼人,不会说英语,只会说印尼语,屋主两夫妻,先生是本地新加坡人,太太是印尼华侨,但他们跟她只说印尼语。刚开始我们的交流非常吃力,鸡同鸭讲话,之前和父母一起住的时候都是请的菲律宾佣人,交流基本没问题,但在这里跟她只能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
我在上班前一天才把行李搬过去,我只是租了一个房间,和屋主他们两夫妻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每天与我朝夕相对的,是这位阿姨。在第一天下班后,拖着劳累的身躯回到家,发现所有衣服都已经叠好放进衣柜里,书和生活用品也整齐摆放好,床也是铺得很舒服,就像酒店般舒适。这让我顿时觉得前所未有的心安,甚至父母都没帮我收拾的这么好,随后我试着去表达,但她只能听懂一句Thanks,其他的话估计能通过我的面部表情读懂吧。那一天她还亲手做印尼炒饭给我吃,真的是色香味俱全,都说美食是最能治愈孤独的心灵,一点都不为过,那个味道我现在都记得。后面的日子里,我每一次煮饭她都会在旁边观看,新加坡天气湿热,需要经常煮薏米水喝,我笨手笨脚搞得一塌糊涂,她都细心帮我打点好,还教我怎么操作,感觉起居都有点依赖她。有时候下班回家我会做中国菜,比如麻婆豆腐,她也会在旁边好奇地观看,还竖起大拇指说着我听不懂的印尼话,应该是在夸我厨艺不错吧?
后面我才发现,她基本不放假,整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上班,这应该是不合理的?但是她不会说英文,他们家的事情我也不好管,而且也没有手机,估计是屋主不允许。她所有的娱乐就是晚上没事就坐在地上翻一翻超市的宣传册,或者看看厨房远处的夕阳,要么就看看我做饭,感觉她就像是被困在这个“家”的老母亲。我在我书架里找了一些有图的书给她看,她却面无表情的接受了,也不知道看了没看,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都会帮她。有次要我帮她买巧克力曲奇,说着还拿出包装给我看,原来也是我从小就喜欢吃的趣多多,原来我们的口味这么相似。本来买回来后还想着免费送给她,但她硬要把钱还给我,我只好接受,不得不说,甜食应该是在这里她唯一能慰藉的东西了。
有时候跟她打招呼,却没怎么理我,看她心情有点低落,难道今天被屋主给说了几句?除了我他也没有人可以倾诉,但是语言不通,她能做的就是用屋里的座机电话打给远在家乡的亲人,有时候我会感慨,无论现在科技多发达,通讯多么方便快捷,但还是有一群人总活在跟我们不同的世界里,我只能说我还是幸运的。
过了没多久的一个晚上,在房间里的我突然被厨房传来的谩骂声惊吓到,是屋主先生在骂她,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卷铺盖走人了,原来她忘记把煤气罩关上,那时候屋主太太怀着孕,换做是谁都会生气吧。我在想她会不会是压力太大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擦地板,挺不容易的,可惜无缘见最后一面,我在心里还保留着她的一席之地,毕竟她是我正儿八经独立后第一个照顾我生活起居的人,给了我很多像家人的温暖。
2.
第二个来到我们屋里的佣人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也是印尼人,会说一点华文,这点让我挺吃惊的。和第一位阿姨不同的地方是,她会给自己争取权益,她有自己的手机,而且还会跟屋主先生谈条件,但似乎不太行,屋主先生说:"I study in UK, I knwo what is human rights.”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也让我有点替女孩觉得委屈,当时我正在厨房煮饭,他们在我身后争辩,心里想,我也在英国留过学,但我从不会说出类似的话,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是不会跟别人说一些彰显自己的语句。最后她那合理范围内的请求也不了了之。但不得不说,她是一位有自己的想法的女生,聪明,而且会说三种语言,但做起事来就没有第一位阿姨那样细心,不过,年轻人嘛。
我当时还加了她的What’s app,有时候回来晚了,忘记带钥匙,就会发信息给她让她给我开门,谁知道惹到了屋主们,他们不希望我跟佣人有太多接触,这点我其实不能理解,也是那一次是第一次给我的很委婉地警告,我并没有太当回事,有时候下班回家还会和她聊上几句,感觉多了一个朋友一样,直到屋主太太的小孩出世。他们长辈们以佣人太年轻为由,请了两个月嫂回来照顾太太。其中之一的原因,也许是和我走太近了吧?
由衷希望她可以找到适合她的工作,被困在这样的地方,没有自由,浪费了她的聪明才华。
3.
第三个佣人的出现,发生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事。
她人其实挺不错,和我也能用英语沟通,很开朗健谈,主要负责照顾屋主的小孩,屋主们不在家的时候,她会拉上我一起陪小孩玩,度过了很多的欢快时光。她总是给人一种乐观积极的模样,但在她坚强的外表下,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她自己的小孩。有天她偷偷找到我,请求我帮她买手机,不知道是不是在收拾我房间的时候,看到了我的旧手机,她说:I miss my boy。触景生情,自己是母亲却在照顾别人的小孩,她这句话让我拒绝不了的,我没过问太多,心想她的小孩估计和屋主们的小孩一样大吧?毕竟她也很年轻,我总是很会替别人着想,希望能满足他们的一些小请求,毕竟智能手机能视频通话吧?这样他们母子能通过手机见面了,帮忙做这些也让我有点成就感。于是我就把我的旧手机低价卖给了她,她很开心,还很感谢我,激动不已。只要屋主不在,她就把手机拿出来玩,一开始我以为她会隐藏得很好,后面我发现她有点大意,有点得意忘形,我嘱咐她要收好手机,善意的提醒她不以为然。有时候我在想,内心明明还是个小女孩,可能自己都来不及反应,没准备好就成为了一位母亲。
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觉得她是个傻姑娘,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直到有一天收到屋主的短信,让我立马搬出去,文字里尽是对我的驱赶,因为刚开始没有签租房合同,这时才知道吃亏了。一时半会不知道怎么回复,我没想过一个手机会引发了这么严重的问题,我当时立马跟屋主太太打了电话,谁知道她说佣人指我是那个主动买手机给她的人,原来我被出卖了?太太说都不知道相信谁好了。话已至此,我别无选择,只能搬出来。
我第一次觉得,帮助了别人,自己却成了受害者。我跟我妈说这件事情,她说我做的没错,但他们的家事还是别管比较好。那几天我都住在当时那任男友家里,因为他们把钥匙换了,加上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不同,也和当时那任男友发生了争执,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有家不能回”的滋味,好希望自己有房子,有一个我可以做主,有自己独立空间的地方。佣人,男友,我都是异乡人,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尤其是她,佣人。
她也只是想保住的自己的一官半职而已,她把责任推给我也能理解,手机可以没有,但小孩还需要这份工作来养。只是怪她不太“聪明”,很多时候并没有想后果,也高估了她。写到这里时挺无奈的,心里都很明白,就是怪不了她,只是我们都在别人的地盘,规则也是别人定的,他们有话语权,她只是自保,我只能离开。
再见到她的时候,她还是笑脸相迎,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当然我也没说什么,因为接下来的人生里,我们谁都不会见到谁,我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把该打包的东西都装好,结束了在别人眼皮下的生活。也感谢屋主以往对我的照顾,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只是不知道会给到别人的伤害,我就把这个当做是一场历练,异国他乡,总会遇到的,现在想起来这也没什么。
4.
她们三个人的姓名,我一个都没记住,没有刻意去记,脑海中对她们的面容也是越发模糊,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人,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人生轨迹重叠了,泛起了涟漪。同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时会在想,她们现在在哪里,过得怎么样。我好希望还能遇到像第一位阿姨那样的人,跟她没有交流太多,也没机会了解她的私事。第二位小姐姐找到了适合的工作了么?真心觉得她应该拥有更多机会。第三位年轻妈妈后面还有没有对新的租客买手机?希望她不要再那么掉以轻心。
一个屋檐下的几段邂逅,能相遇也算是有缘分了。我还时常和亲朋好友说起我那几年在新加坡租房子的故事,可能他们大部分人都没经历过这些,还觉得我很可怜,但这对我来说独一无二的回忆,算是人生的一部分了,有笑有泪。
虽然最后我们都不得不相忘于江湖,继续前往下一段人生。
但我不会忘记你们。
P.S
发这篇存在电脑里几年的文章,主要是因为今天有个朋友也在异乡发展的日子也遇到租房的琐碎事,耗了她不少精力。感叹到我们的租房经历如此相似,虽然故事内容不一样,但难免会让我们犯起乡愁病,对当下的土地没有归属感。
今天她坐高铁回潮汕了,我也决定把这篇文章发出来。
天涯沦落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