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朋友直接带我去见那个老乡了。
老乡住的地方,还是同样结构的小区,同样位置的房子,不过是在6楼,也许是7楼租不上房间了吧。
老乡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个头跟我差不多,175左右,比我瘦一点,黝黑的皮肤,脸上已经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老乡见老乡,两眼并没有泪汪汪。简单的寒暄几句之后,老乡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这位老乡,他是我老家隔壁县城的,他们那里盛产苹果,典型的苹果之乡,但是呢,在国内却不是那么的出名,没有烟台苹果,陕西苹果那么广告的好,务实的家乡人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种植出一个好苹果上面了。他们县城的苹果,很少在国内买上,为什么呢?因为好,全部都出口了。不过这两年,随着电商的发展,也能买到一些他们那边的苹果了,但是还是比较稀少的。
老乡告诉我,他以前是一个贩苹果的,所谓贩苹果,不像现在那样,开个水果店,或者在网上开个网店去卖苹果,而是真实是跑线下了。
老乡在老家有一辆农用车,三轮的,就是那时候广告里面天天喊的“时风时风,路路畅通”的那种类似时风牌的农用车,那种车力量大,装载量又高,而且操作方便,当时在农村很火,谁家要是有这么一辆车,就相当于80年代谁家有电视机,或者有自行车一样。
老乡每天开着这辆农用车,经常跑我们县城和他们隔壁的县城贩苹果。
有可能有人觉得奇怪,隔壁县城的苹果竟然能买到我们县城,我们县城难道不产苹果吗?我们县城也产苹果,但是规模没有他们县城大,我们全县城只有跟他们县城接壤的两个地方产苹果,其他地方的苹果没有这两个地方的苹果甜,个头也长不大,据懂行的人说,因为我们县城阴面比较多,光照不充足,所以苹果没有他们县城的那么好。我们县城跟他们县城接壤的那两个地方,苹果也是很出名的,但是基本上是被他们县城的人在每年丰收的时候就收购了,然后就出口国外了。
所以老乡贩卖苹果到我们县城,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那时候,村镇之间,交通不是特别的方便,有自行车的人家也不多,去一次镇上不是特别方便,很多人都是靠走去镇上的。他说他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拉一车苹果到我们县城各个村里去卖,到下午基本上一车苹果就卖完了,然后回家,第二天又去另外的村庄去买。跟那时候货郎儿的套路一样,只是他有车,而货郎儿只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老乡就靠贩苹果过上了接近小康的日子。这几年,交通也方便了,村里人去镇上也方便了,所以,贩苹果的市场也越来越小了。老乡就不再继续贩卖苹果了。前两年听人说,有个“阳光扶贫”项目挺赚钱的,所以今年就跟着那个人,来到了荆州。
老乡说,他是带着这几年的积蓄来荆州的,他家底不错,所以把家里的钱全部拿来了,准备投资到这个不错的阳光扶贫项目上。
老乡讲完他自己的故事,然后接着问我:“你有没有听说过阳光扶贫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