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

法国人托马斯·苏文最近又买了28公斤废旧胶片。2009年,他从北京的一处回收站买回了第一批旧底片,六年里,他不断去“看一下”,现在积攒到了六十多万张。这些旧底片,让他认识了1980、1990年代的北京。

这是从南方周末上读到的一段文字,看着托马斯同志得到的这些旧底片,沉鱼落雁也是心里痒痒的,如果能将底片洗成相片,一张一张的翻看,那该有多好,相当于在阅读一段历史。

旧底片没有,可我们可以亲自去拍摄,只不过相片这东西,虽然拍出时会兴奋那么一瞬间,接着就会被束之高阁,等以后的某一个时间再拿出来欣赏的时候,这个相片就有意义了。沉鱼落雁一直对拍各种写真不以为然,可以说是挺排斥的,虽然本人没有影楼的摄影技术与制作修饰技术,但几年来一直在坚持自己拍摄日常全家人的相片,然后挑选比较满意或者有意义的,就洗印出来规整的放进影集里,所以就积攒了大大小小的好几本了。

如果说影楼里的摄影是艺术,那么沉鱼落雁更倾向于日常拍摄的故事性,随便的拿出一张相片,我能说出大致的时间与地点,还有其中的小插曲,对于造访的客人,这也是谈论的资本。其实,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源于结婚照,几千元拍完了,就放在角落里攒灰,全家人也都懒得再去摸一下。相对于我的影集,不知道被大家翻看了多少遍,每一次有新相片洗出来的时候,趁着放相片,再重新温习一下以前的,就像在很多遍的读一本书。

手机的摄影功能越来越强大,可是大家再没有了洗相片的冲动,拍了相片发到微信,给大家看看,然后就被删除或者堆积在相册的最底层,换手机的时候,SD卡坏掉的时候,就永远的消失了,这就让相片只带来片刻的欢乐,拍了丢,丢了拍,这就是现在人的相片行为,相片是数字的,生活也成了数字的。

虽然缺少洗相片的冲动,却对相片的阅读却兴趣盎然,除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相片,遇到别人家里保存完好的、过去的老照片,无论老幼一般都喜欢一张张细细的品读,读出曾经、读出变化,这是相片最直观的作用吧。所以,相片还是洗出来的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那天在圈子里分日志时,突然看到一个朋友的帖子里居然有她今年20岁的孩子从小到大的所有相片! 愚笨的我真的想不明白:...
    西瓜甜甜啦阅读 978评论 20 41
  • 一只小鳄鱼抱着肩,斜着眼,倔强地拒绝着妈妈递过来的香蕉,坚定地宣布今天他想吃一个小孩,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拧劲儿,谁...
    为爱阅读阅读 298评论 0 0
  • 城市给了我们繁华,却远离了寂静。 每当在村落里小住时,当左邻右舍窗前的灯光次第熄灭,我都要站在庭院里或矮墙上,抬头...
    裸足阅读 213评论 0 0
  • 001. 说服力 着装谈吐这些细节的确能够更好说服他人、起码是一种尊重。而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小技巧,例如书中学到的“...
    雪梨糕糕阅读 221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