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清早小姨打破了沉默已久的亲友微信群的沉默状态,发出两张文章的截图,“小,这是你写的吗?”她直接在群里呼唤着我的乳名,能感觉到小姨急切的想得到我的答复也很急切的想告诉大家,那就是当年我写的,被刊登了,被十几年前我的老师翻出来发给了她,现在又发给了我。
在慵懒的周六清晨,刚从睡梦中醒来意识还未清醒的状态下,我仔细看了那截图里的内容,一个是目录截图,上面有班级姓名,那的确就是我和我所在的班级号,但我不太确定是我,再看第二张图,那篇残缺的文章我也一眼看不出是我写的,但是仔细定睛看看图片中还能看见的两段内容,才发现:哦,那就是十三年前的我写的,被刊登在了麦浪文学社,但是知道今天我才知道。
一个平静的周六突然因此而变得不太一样。截图中文章的内容虽然残缺,但是足以把我带回十三年前,我也开始饶有兴趣的那片段的文字中去了解十三年前的自己。
那是一片描写清明节母亲和姨舅们一起给外婆上坟而引发我思考的文章,题目是“现代清明”。我惊讶于自己原来十三年前我能够对如此平凡的一件事情作出一番思考,写下一篇文章;文中用了拟声词“嗵,嗵”来形容坟前礼炮的响声,我惊讶于我竟然如此毫不吝啬的使用拟声词形象的播放出那种声音;在文章的末尾为了表达清明的现代使用了小诗“清明时节笑声声,路上行人欲更新,借问酒店何处有,歌童遥指小城镇”,我也惊讶于自己竟毫无顾忌的改了古人的小诗......
如今的我呢?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每天依靠手机快速吸收外界信息,更别提我会集中精力去思考一件生活琐事了,所以我没有进步,或者说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我没有进步;我害怕在人群中发出形象的声响来描述某个事情,因为我担心会显得我浮夸哗众取宠,做事不牢靠,我更多的用平稳的语气描述某件事或不带感情的念出拟声词表示当时的声响,于是我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倾向于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