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都是一个让我有些伤感的时间段。不为别的,就因为高考。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对自己当时的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我高考考的不好,连二本都没有上,这对于成绩不是最好,但也不算差的我来说,的确有些不正常。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无法接受父亲患有癌症的事实,并且在高考前最后的三四个月里都是浑浑噩噩。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我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好,特别是临考素质不好。
记得我中考的时候也是这样,平时成绩还可以的我,在要中考的前一个多月里,每次的摸底考都有发挥失常的现象,当时爸爸找班主任谈过,石老师说按我平时的成绩考县城最好的高中是没问题的,但从最近的摸底成绩来看,有点悬,但时间已经不多,要想有多大提高是不可能的,只能看临场发挥了。那个时候,爸爸心里已经有数,最好的高中可能没戏了,但这些事情是我后来才知道的。真的中考的时候,就是在县城最好的高中里考的,这让我很有压力,再加上第一堂考试,我肚子隐隐的痛,结果是大姨妈来了,不知是不是太紧张,大姨妈足足提前了半个月到来,这就让我始料未及,我已不清自己是怎么完成试卷的,总之裤子被弄脏了,我是拖到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
第一天考完,石老师还给我出主意,让另一个同学代我去考第二天的科目,说这样就能保证我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我没有同意,我的意识里,这好像违反了考试规则,现在想来应该是涉及到我的诚信问题,而且自己真正去经历了努力了,结果无论如何,那才是最真实的。那年中考,我考了525分,而县城最好高中的录取线是528,三分之差,我只能读二流高中。
高中三年,我所经历的跟初中无差,都是平时成绩还可以,一到摸底我就不行了,现在回想起来,我有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心态。心态又是源于从小家庭教育的影响。
从小,因为是女孩,家里没有男孩,在村里爸爸没少因为这样被别人说三道四,有时候跟其他村民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对方都要拿这说事。于是,从小我为了能让家里有面子,学习很认真,干农活很勤劳,于是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小孩”。可我自己清楚,我真的不聪明,我只是很勤奋,也可能就是这样,我缺乏独立思考,缺乏一些创新思维,只是循规蹈矩的。另一方面,小学的时候,我只有期末考的好,才有新衣服穿,要不然什么都没有。于是乎,在学习上,我可能从小就没有去发现它真正的趣味在哪里,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我把能考好,能穿上新衣服当做了目标,但其实学习只是一个策略,能够享受其中,发现它其中的趣味所在,进而爱上学习,才是小学生应该有的体会。
可想而知,在小学就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后面的学习也就是按部就班而已。现在想来,那些学过的科目,我能享受其中的也就只有英语了。其他的,真的就是为了学而学。
我以前从来没有去分析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最近经由育儿的推动,自由书写的表达,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对我对育儿都是一种收获。
足矣!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