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高中毕业,准备离开家乡外出念大学,那时农村乡镇电脑尚未普及,绝大部分人的手机还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两个功能,那会儿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是博客,有圈子,可看的很多是有干货或者原创情怀的长文,那会儿网络游戏还没有到泛滥的地步,很多高中生省吃俭用也就玩那么经典的几款。
同一个班里,有贫寒的学霸,也有各种“小二代”,二代们都低调得很,盖因大家更崇拜高度自制,勤奋优秀的学子,同窗们若谈起理想,确实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感。应试教育在上总是被诟病,被讨伐,其实虽然生在一个高考不太容易的省份,应付考试之余,大家并不是书呆子,或者只是一群没有开挂的理想主义者吧,在如今的世界里,能力普通的理想主义者也算是呆子或者中二了,当年却宽容许多。
物质条件远远没有丰裕到如今的地步,吃穿住行都比较寒酸,在长辈任教的单位里,许多勤恳负责的教师辛苦一辈子也买不起县城的一套房子,但上课有学生好好听,对得起教书育人的这份心血和清贫。
而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少年,有一个好的高考分数,将要进入知名的象牙塔,我们的专业领域是机械,能源,环境,电气,物理,数学,生物,医学,我们毫不怀疑毕业以后我们将有灿烂前程,将有渊博学识去实业兴国,将有平等的机会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阶级。
可是这狂飙突进的七年间,资本何其野蛮。
在信息科技的浪潮奔涌之下,是中国传统精髓文化的累累骸骨,西方文明攻城掠地,新鲜的科技与文化后跟随而来的,是普世价值的虚伪之处与传统文化尚未根除的糟粕泥沙俱下的乱象,私欲无穷无尽,而真正的大众的平等,自由,权利,都在被无情地践踏。
新不新,旧不旧,普世里的脊梁越来越难寻。关于苦难与食肉,高尚与卑鄙,野蛮与文明的根源,越来越少人对翻一翻厚重的历史著作感兴趣了,丛林法则在畅销的成功学,社交学,心理学之后包装出来,却摇身变作终极规则,而同理心越来越从底层群体间抽离,转而成为精英群体寻求逃离监督的神器了——看似社会个性化自由化了,其实价值观相当单一。
这样浮躁的现状,管理失策是绕不过去的,人依旧是那些人,人性依旧是那样的人性。或者至今我们重读鲁迅的作品,亦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说明的便是尽管物质爆炸,文化却并无多少进步。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崇洋,对西方文明精髓的学习敷衍,却流于形式和皮相的模仿,譬如选举,譬如法制,更多依旧是墙上的标语,而并不能使大众意识到选票的意义与法律的公正性。若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被侵犯,通过法律来解决往往效率和效果不及找记者,拉横幅,围政府,甚至一些无理的诉求也可通过上访威胁来达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几成共识,也许这是对恶的另一种纵容罢。纷纷乱乱的各种改革,也无法触及利益核心与灵魂,畏手畏脚犹犹豫豫,缺乏主见和魄力,拿捏了不少软柿子,致使政府公信力大降,失去了提高国民素质的最佳时机,又致民怨物议沸腾,继而又为民粹所挟,为维稳而出卖白手无产精英利益,如医生,教师,警察,科研工作者这些客观需要稳定环境开展工作的群体,最后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乱。政府公信力下降带来的大众的焦虑,让很多人除了钱和权什么都不信,助长了社会拜金哈权的浮躁。经济发展确实很重要,但文化发展亦很重要,市场和自由是好东西,却不会是包治百病的仙药。
资本的野蛮触目惊心,这几年各行各业都逐渐形成巨头垄断的态势,但凡开放竞争的领域,受国企待遇所限,国企都斗不过私企,而私企做大一样垄断,掐灭行业里新生的优秀小企业。家电,通信,电商,运动,其实最后屈指算来,最终的巨头也是那么三两家而已。对于普通人来说,买东西只看广告的从众心理也使得资本赚钱越来越容易,电影票房就是个例子,最终导致财富更多地集中到少部分手中,资本野蛮到一定程度,打破行业壁垒,抄袭点子不付钱,跨行业碾压摧枯拉朽,使得中小企业新生企业更难立足也加速了行业竞争的残酷和浮躁,支付宝有钱进军各行各业打造商业帝国,美团外卖拿着资本的钱黄金白银地逼着饿了么边砸钱边找款爸,炒作个概念拿投资人的钱,那动辄千万上亿的钱可是实业里赚出来的拿来打水漂啊,这是否算得资本的霸道一面呢?而工业技术的研发投资因为长线而得不到支持,最后技术落后只能赚小头导致人才大量主动或被迫地转向,“劝退生化材”,也只是一个资本春风得意的一个侧面描写了,至于我们身边各种关于培训转行,考研转行的案例那是不胜枚举了。
传统优良文化失守。传媒严重庸俗化低龄化,许多知名的门户网站及推送的导向性简直堪比色情网站,色情网站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是色情,而电脑手机页面上那些和不得不播的国家大事放在一起的新闻标题简直不堪入目,全是明星的婚丧嫁娶,不说脸就说钱,小三豪宅连卖淫会所都要挨个儿盘点,就差没钻到裤裆里去了,肆意造谣误导扩大社会负面新闻,激化普通医生教师公务员群体与不明真相的群众之间的矛盾,潜在地造成了不少社会悲剧,那些门户网站新闻小编挑拨国内矛盾比欧美黑中国还狠,得多恨自己的国家才写得出这些无中生有造谣生事的报道啊,普通群众一打开电脑手机看到全这种玩意儿,怎么不焦虑愤怒浮躁啊。
中国人重家庭团体私利的劣根性一直都在,人心亦看教化,这些年正面的东西太少,钱冲走了太多的原则,骨气和情怀。
在许多传统领域,仍有许多人为着不可抛却的情怀而来,但焦虑却是年轻的主旋律。在家乡的农村,越来越多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各式传销骗局花样百出,在父辈的口耳相传里,在平辈的攀比炫富中,没有高薪的工作,没有房车,没有高富帅的男朋友和漂亮的女朋友,却只有一颗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便好像是一种阿Q式的笑话,我们辗转于人满为患的求职场,却还不想放弃多年所学,世上有无数的成功经,渡人的经却越来越少了。
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被钱权洗劫绑架,真是悲哀,社会浮躁因为精神缺失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