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年和22年,两次读,版本不太一样,也许是个人的记忆不太不一样。(lingyun少校与陈博士的关系发展过程两版本不太一样,核电站解救的过程不一样)
2. 可品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虽然读第二遍,但是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所有关键点(比如量子力学方面)。
3. 看科幻小说的理解程度,与个人的科学素养关系太大,只能慢慢沉浸品味,浸染吸收。
4. 社会自然科学等等一切都是客观的,人的情绪可能所有都是片面的。
5. 学海无涯,还是需要花费大部分精力在工作上,信息中漫游虽然内心很自由很舒服,但给予你的力量难成系统。
6. 球状闪电研究节点:1.使用了高bin教授的涂料使得基地用直升机可以人造球状闪电;2.丁yi院士的研究能力胜任后发挥作用。
7. 人才是明确可以分出层次等级的,人才对于我们的事业起关键决定作用。
8. 研发流程的思索, 技术节点的依赖关系等。
(名字我不确定,所以用拼音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