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滑稽的登基典礼
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
新皇登基是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而为此举行的礼仪活动也是最为盛大和复杂的。在中国古代,是不分家国的。如果谁登上最高统治地位,谁就享有对全体臣民的统治权和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是经过浴血奋战夺得皇位,还是依靠血缘关系世袭了皇位的继承权,都要举行隆重的登基仪式,通过一系列的祭天、拜祖等活动,表明自己获得的皇位合理合法且不可侵犯。
历代皇帝登基延续了许多传统,大致有以下几步:
1、颁布遗诏(开国君主可省略此步)
2、择黄道吉日行即位礼、拟旨宣告天下,祭告宗庙、社稷
3、大赦天下
4、颁布诏书登基,宣布改元
5、传国玉玺
6、宫中乐手演奏,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穿戴衮冕礼服端坐在正殿御座之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贺行礼和称臣上奏,确立君臣之分,以及四方朝贺
如果某一朝旧天子驾崩,新皇帝即位,那么由于丧事的影响,登基典礼则比较简单,奏乐、赐宴等形式都不再举行;一般来说,开国君主的登基典礼会会特别隆重,有奏乐、舞蹈、鸣钟鼓、赐宴等多种喜庆仪式。黄巢即位显然属于后者。
十二月十二日,黄巢住进了皇宫,开始斋戒沐浴,次日便是占卜的黄道吉日,依理荣登大位的前一天是要烧香吃斋念佛,祈求神明的护佑。
同时,整个皇宫开始骚动起来,这么重要的典礼当然得好好准备和装饰一番,可监礼官发愁了,自僖宗逃走后,长安城的军民百姓把皇宫洗劫一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该如何是好呢?皇帝登基用的龙袍一时半会儿也弄不出来,总不能让黄王穿的像个土包一样登基吧,那样不得让长安城的百姓和逃之夭夭的皇帝李儇笑掉大牙。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办法总还是有的。
第二天,登基典礼正式开始。
远处传来三声钟响,这是礼部的官员祭祀完太庙的信号,接下来轮到新任的皇帝登场了。黄巢在内侍的搀扶下缓缓的走向皇帝宝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后庭来不及制作龙袍,只好用黑色的绸缎画作衮龙袍暂时应付一下,平时甲衣甲胄的黄巢看上去高大威猛,而穿上劣质龙袍的黄巢却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步履蹒跚,衣着搞怪,整个人看上去像是一场cosplay的主角,不过黄巢本人丝毫没有感觉,因为这里他说了算。
坐在皇位上的黄巢明显感觉不自在,这张龙椅实在是太宽了,坐上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也很别扭,两只手放在哪里似乎都不舒服,放在腿上显得没有威严,放在两侧龙头上又觉得太过暴漏、张扬。只要稍一晃动头顶的衮冕就来回乱跳,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整个人飘飘忽忽,而脖子却要时刻控制住方向,生怕衮冕掉下来,丢人事小,这种不吉利的事情在即位的时候发生对新生政权是极为不利的。面对着满朝的文武官员,还得保持着一种帝王应有的神态,黄巢心里琢磨着,还好只有一次这样的形式,要不然这皇帝爱谁当谁当吧。
接下来,司礼太监高声宣读即位诏书,痛斥唐政府昏聩无能、荼毒百姓,官员祸乱朝纲、妄议朝政,军队纪律松散、武装割据,之后宣扬黄巢起义军被迫起兵反抗,在两年时间里转战全国各地,令官军闻风丧胆,之后就是顺天应时即皇帝位,改元金统,国号大齐。
这些都是套路性的走过场,黄巢已经显得有点不耐烦了,可仪式还得继续,丞相尚让举着传国玉玺呈给掌印官,这传国玉玺可大有来头,当年秦始皇用卞和开采出来的和氏璧造出了这方玉玺,丞相李斯亲自用小篆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后为汉朝所沿用,王莽篡汉时太后一气之下拿这方玉玺怒砸乱臣,玉玺崩坏了一角,后又找工匠用黄金修缮完好,之后历朝历代都以得到这方传国玉玺为顺天应命,直至唐朝建立。
不过真的那块早被田令孜卷跑带到兴元去了,尚让手里这块嘛,其实就是刚刚命工匠刻的萝卜章,用的也都是低端的玉石,然后用小篆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权作应急之用,待他日活捉皇帝李儇再抢回真的那块。
奏乐开始,可这时朝臣们才发现响起的的音乐不是管弦乐器,而是隆隆的战鼓声,不得不佩服黄巢手下的智囊,连这么有才的点子都想得出来,鼓声一响,整个含元殿都热闹起来,似乎又回到了血雨腥风的战场上,连龙椅上的黄巢也身临其境般的警惕起来。鼓声一罢,一个机灵点的大臣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其他人幡然醒悟,连忙跟着附和。
黄巢信步走到殿外,这里还站立着许多因品级低而不能入殿的低级官员以及起义将士,他们也迫切想要一睹新皇帝的风采,看着略显滑稽的新皇帝,这些人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异样的眼神,可谁都不敢有进一步的表现,不然脑袋分分钟就得搬家。黄巢立定之后,大家又是不约而同的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黄巢在万岁声中极目远眺,这个时刻他等的太久了,无数次做梦也只是梦到自己跪在朝堂上接受皇帝的考查,甚至在参加起义军之前这种事他连想都不敢想,现在他完全做到了,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对他点头哈腰。
他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经验:
1、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2、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的目标,比如说先当个皇帝玩玩。
3、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还是我的。
黄巢觉得大家都喊累了,便摆手示意大家停下,可大家的热情实在太高,直到黄巢再三示意大家才逐渐停息,登基大典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环节了,由黄巢同志发表登基感言。
黄巢略微清了清嗓子说到:“我黄巢世沐皇恩,原是个本分守己的良民,打小学的是孔孟之道,长大后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念头进京赶考,可奈何满朝公卿大臣俱是奸佞,惑乱科举制度,朋党之争此起彼伏,我黄某三番五次参加考试均是扫兴而归,非我黄某才疏学浅,实在是朝政太过混乱所致,不信大家伙可以看看我写的诗文,虽不能号称才子,但至少也是个文艺青年,最终无奈走上了贩卖私盐的道路,拉着一帮兄弟谋生。贩卖私盐过的可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整日提心吊胆不说,弄不好还会没命,可这样的路子朝廷一样不给我们,硬是要逼我们走上造反的道路,于是乎便响应天补平均大将军王仙芝同志。一路上磕磕绊绊,王仙芝光荣战死后,众将士推举我为义军统领,之后进入江淮,又被迫入江西,下福建,占广州,取桂州,沿湘江而下攻潭州,下江陵鄂州,顺长江而下,又占信州,败高骈,杀张潾,渡淮河,占汝州,取洛阳,下潼关,过华州,入长安。”
黄巢说得有些激动,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又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现在还站在这里的起义军将士是站在那些已经战死的将士们的功劳簿上走过来的,之所以有今天的荣华富贵也是靠他们和我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所以,请大家尽情去享受现在拥有的一切吧。”
“大齐万岁!”
“吾皇万岁!”
“万岁!”
在这样的万岁声中结束了黄巢的登基大典,虽然不是那么的富丽堂皇,也算是圆满完成。曾经名落孙山的黄巢似乎实现了自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奋斗目标。
其实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