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爆火,成为中国影史榜首部破百亿影片。
作为一名幼教人,想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这部影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殷夫人的那句:“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她允许孩子与众不同,是第一个接纳哪吒是魔丸的人。即使哪吒浑身是刺,妈妈也不顾一切去拥抱,母爱在这一刻具象了。
温柔包容的母亲形象,让很多人为之落泪。
好的教育,在于让每粒种子按自己的基因图谱生长。
一、允许孩子“与众不同”,需要智慧的引导。
哪吒出生即“魔丸”,李靖夫妇却从未否定他的本质,用爱引导,将“魔性”转化为守护苍生的力量。
但是允许不等于放纵。
当哪吒在村里闯祸时,李靖会严厉批评,并要求他承担责任。
但是当村里人误解哪吒时,父母会坚定的站在他这边,并告诉他:“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李靖用“灵珠转世”的谎言帮助他树立自信,殷夫人则用踢毽子的方式传递爱的情感。
正是夫妇二人智慧的引导,才使哪吒发挥了独特的能力,最终守护众生。
有一名上海的9岁男孩痴迷昆虫解剖,曾在学校被称“怪胎”。
而他的父母却给予孩子尊重与接纳,以及正确的引导。他们用阳台给孩子改造成“昆虫实验室”,还聘请中科院昆虫所硕士生进行周末辅导 ;与学校签订《特殊学习协议》,允许科学课自选研究课题;协助孩子创建了自媒体“城市昆虫地图”账号,收获13万志同道合粉丝 。
这名曾被异样目光看待的少年,14岁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7岁被芝加哥大学破格录取,主攻生物仿生学 。
当教育从“矫正差异”转向“发现潜能”,那我们培养的不仅是适应未来的孩子,更是在缔造未来本身。
二、保护孩子的独特性
蒙台梭利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宇宙,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这种神圣的独特性。”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如何保护孩子的与众不同呢?
1、建立“三不原则”
不打断
孩子专注做事时,不要轻易打断他。比如孩子正在拆闹钟零件,哪怕拆坏了也忍住别吼叫,递上螺丝刀问:“需要小帮手吗?”
专注力是大脑的黄金发育期,不打断,不插手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关键。而专注力是保护孩子独特性最重要的一步。
不定义
不随便给孩子下定义。
当孩子喜欢在墙上画画,不要上来就说:“不许画了,你这孩子真调皮!”而是告诉他:“你的色彩搭配很有创意,我们在画板上,或者纸上继续?”
每个“不务正业”背后都可能藏着天赋,你的支持决定他隐藏还是绽放。
不比较
不拿别人与自己家孩子做比较。
当亲戚朋友说:“我家孩子会背很多古诗了。”、“别人家XX围棋拿到几级了”,可以微笑回应:“我们家正专攻恐龙百科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时区,就像荷花不会在春天开放一样。
2、做孩子的行为翻译官
对家长而言,很多看似是破坏性的行为,也可以认为是“待开发的才能”。就像哪吒的火,开始也是各种闯祸,后来却变成救人的本领。
当年幼的孩子把牙膏挤满洗手台,不要着急批判他调皮爱搞破坏,不妨问问他在做什么。也许他正在把牙膏当成奶油做拉花实验呢?
接下来可以为他替换材料与场地,准备面粉等安全材料,支持孩子的同时,引导他用恰当的方式发挥创造力。
3、给孩子“特权保护罩”
当发现孩子有独特的兴趣爱好,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研究,并给予他时间和空间的支持。
比如陪他读相关的书籍、报刊、视频;可以在家中划出一片区域,孩子可以在这里随意发挥,用捡来的石头,树枝当材料,或是养小虫子的“培育基地”,或是随意涂鸦的一面墙等等。
重要的是不评判对与错,只需为他提供材料。
写在最后:
在《哪吒1》中,殷夫人明明可以锁住哪吒,却选择陪他踢毽子练习控火,她接纳并允许孩子做自己。
当哪吒学会用自己的能力救人时,“魔丸”的宿命不攻自破。
好的教育不是消灭不同,而是把特别变成铠甲。
从今天开始,试着对孩子说:“你今天这个奇怪的想法,可能是个了不起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