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回到书房。习惯性点起一支烟。想试试这几天学习写作的成果。看着手中的烟,我决定拿它作为这次的主题。
——————————分割线——————————
吸烟有害健康,每一个烟民都深深明白,却鲜少有人成功割舍,我也一样。
大概从上学那会,我开始真正接触抽烟。那时或许是源自环境使然,很多同学抽,我也就随着抽了。
那时我并不依赖抽烟,爱好仅是上网,在生活费不够宽裕的学习生活中,上网是除了吃喝之外的首要消费。
寝室里的人基本都抽烟,不知道是谁先带起的这股风潮,反正随着大家渐渐熟悉,我们互相形成了共同的“爱好”。上网,蹦迪,溜冰,闲逛,宿舍里开小灶,其中自然不乏烟酒,但我很庆幸,出于对酒味的不适应,让我没有染上酒瘾。
寝室里面有个群体,我暗自给这个群体冠名为“飞虎队”。因为他们有特殊潜质,翻墙,被套打结,从四楼寝室往下攀爬。对此我自愧不如,不得不说他们很勇敢。
“飞虎队”,是专为学校关门以后,满足寝室群体需求,由一帮精英组成。
又到了星期四,弹尽粮绝的时刻。一切如常,夜幕降临,学校早已安静了下来。不同的是,寝室里面依旧热闹,关系好的室友们七拼八凑了几十块钱,开始投票。
上网还是买烟?大概四五个人,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上网,部分人模棱两可,但最终依旧没有阻止“飞虎队”的出动。
心有不甘的我,也只能向组织妥协。我想那个时候我对烟并不依赖。
光阴流转,离开学校,回到家中,加入工作。过程中我居然没有舍弃香烟,直至今日,烟不离手,这个习惯什么时候养成的,我自己也不知道。
记得那时候,家里处于最低谷,而我也因为三分钟热度,自以为年轻,屡次赋闲在家,断了收入。家里每一块钱都要精打细算,香烟抽的很拮据,断断续续,很是煎熬。
有一次父亲送大伯去一处工地,具体什么事,我并不关心,但我却跟着一起去了。父亲和我都没有带烟,大伯付给我一根,我竟然羞愧的发觉内心深处的一丝期待,而且抽完以后,那份期待愈演愈烈。
现在回头看,我想问那时候的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为了一个“吸毒者”了?
2012年一场车祸,让我一只眼睛失明,留下了永恒的伤疤。作为“吸毒者”的我,终于明白,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八年以来,我想了太多,做过太多的尝试,寻找自己的残余价值。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个情绪都夹杂着香烟的身影。
随着家人的努力,不堪的生活似乎也没那么糟糕了。抽烟自然不再那么拮据,烟瘾也越来越大,屡次尝试戒烟,可我显然没那个毅力。
我依旧是那个“吸毒者”。可是我不甘心,家人都在努力,我却做什么都不行。可能是家人的行动和成绩激励了我,排除负面情绪,告诉自己只要活着,就要挖掘自身残余价值。我再一次尝试,终极斗罗21册成为了我展开行动的最终推手。
眨眼间,两个月过去了,时间不长,我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昂。我明白,或许我戒不掉烟,也或许不会成功。可这两个月抽的烟让我明白,它的价值不光在于精神的依托,习惯的使然。更在于烟瘾史中,一根根烟串联起来的曲折道路。
闭上眼睛感受它,惊觉自己或许走错了方向。无需回头,仅以过往每一根烟为戒,调整方向前进。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事实。作为一个烟民,将来戒烟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去,当下,未来,每一根烟燃出它多大的价值。
——————————分割线——————————
写完了。这是两个月自学后的一次尝试,用了五个小时。每次反复读都觉得需要改动,不早了,就这样吧,但愿有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