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学这些没用,但对不起,它就考这些没用的。"
这句话或许点中了大部分孩子和家长内心的痛点......爸爸妈妈们到底是该逼孩子学习Or放任孩子?
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童年呢?
说到教育,骆驼不由想到著名虎妈教育其子女的成长之路。
虎妈原名蔡美儿,她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7岁的女儿,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强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这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身为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却将其写在自己育儿经的一本书上,并命名为《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Tiger Mother)。
“虎妈式”教育定下的规矩:
◆ 不准在外过夜
◆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 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 不准抱怨不能参加校园演出
◆ 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 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 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
◆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虎妈”的两位孩子:
索菲娅18个月就认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
露露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成年后,露露改打网球,裁判评价她"是不付出110%的努力决不罢休的小姑娘"。
这种教育子女的方式在中国一些父母的身上也可以看到。
好比郎朗的父亲郎国任,他曾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严格教育郎朗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比如——
用非人的打压方式来让郎朗努力弹琴;
辞职,带着郎朗去北京求学;
误以为儿子贪玩误了练琴,甚至扔出狠话:要么跳楼,要么吃药!
郎朗的童年就在不断的练琴练琴练琴、挨打挨打挨打中度过,郎国任从未给过郎朗第二个选项……
郎朗的小资料:
●第一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的中国钢琴家;
●第一位受聘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
●获得古典音乐类多项权威奖项,包括德国古典回声大奖等;
●曾在多个世界瞩目的海内外重要场合进行演出;等等。
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曾说:
“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
虎妈和郎朗父亲的教育方法只对少数人有效,对这种牺牲童年幸福的成长方式不敢苟同,孩子在童年时期应该“自由生长”。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人生的规划者
而所规划的就是孩子的自我塑造
无论是“虎妈教育”还是郎父的教育方法,它们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童年的自由和快乐,这让人觉得甚是残忍冷酷...
不过,在这种教育方式备受争议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应忽视隐形的残酷。
●比如个别父母过分沉迷抖音快手,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甚至拉上孩子一起录制视频;
●比如有些爸爸妈妈工作繁重,无法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只能将孩子交给给老人或者保姆;
●比如有些家长一边玩着游戏打着牌,一边“教育”孩子不学习就没出息;
●又比如个别父母为了有个清净的空间,把孩子交给了电子产品,让孩子在动画和游戏中“成长”。
骆驼有看《向往的生活》这部综艺,看完最后一期节目,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嘉宾谈心的一段话: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老师在饭后与刘宪华合奏了一曲。表演结束后,王迅突然拿起小提琴给大家演奏,并说了一段话:
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是41块钱,广州的金雀,我妈那时候工资一个月18元,两个月工资加上加班,才买了一把小提琴。
我特喜欢,刚开始,我也特喜欢。我就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就很奇怪。
但我后来特别后悔,就我当时坚持一下吧,我可能就还可以吧,就起码现在还可以是个特长。
后来,吕思清走后,Angelababy问刘宪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然后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Angelababy问。
“非常非常感谢。”
后来有一个Angelababy的话外音——“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在外人看来,Angelababy魅力无限又嫁给了相爱的恋人,事业处于巅峰,两人的爱情结晶小海绵也诞生...这么幸福的生活为什么还会有遗憾当初父母没有逼迫她学习某种特长呢?
骆驼想了好久,大概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渴望抓住让自己心动的风景...也想成长为心目中那个更好的自己!
人生嫌麻烦,麻烦会找你。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
不是每个孩子的学习环境和经历都相似,也不是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都相同。爸爸妈妈们应该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是一份责任感,也是孩子甜蜜的麻烦。
●如果我们宝贝真的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请爸爸妈妈们在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时候,督促他并培养他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孩子感到坚持下去很困难的时候,帮助他找回信心,给予他支持和信任;
●在孩子决定放弃的时候,爸爸妈妈替他打气,告诉他坚持,再坚持!
...
爸爸妈妈们不要嫌麻烦,也不要放任孩子随波逐流。别让未来的孩子埋怨你,让“未来”的生活折腾了他。
那么孩子需要什么呢?
一是健康的身体
二是有说“不”的能力
骆驼认为,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比拼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家长自身。
爸爸妈妈们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对政策的了解,以及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隐形因素。
我们不一定都要学习虎妈或郎国任似的教育方式,但是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学习意义,成为一名有毅力有恒心不轻易半途而废的人,对我们宝贝而言是需要从小灌输和培养的,爸爸妈妈们不可以心软或是放纵呢,适时也要鼓励和监督我们的宝贝~
骆驼希望我们的每位孩子都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挖掘出无限的可能,而我们的每位父母也都可以成为孩子最负责的守护者和指导者,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